





定价:59.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401278
出版日期:2015.08.01
印刷日期:2023.01.03
图书责编:杜春杰
图书分类:教材
随着区域文化热的兴起,对区域文化问题进行集中和深入的研究,以探寻区域文化的深层次规律和发展趋势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为开展对区域文化的集中和深入的研究,有必要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相关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等方面将区域文化研究纳入一个统一的、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内。本书共分六章,以梳理区域文化的概念、表现形式、基本构成、主要特征、理论框架、主要问题等为主要内容。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了解区域文化研究所用,也可供有关研究者作为深入探讨区域文化论题的参考。
林艺,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工作指导小组成员。长期致力于民族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发展研究。出版过专著《圣洁的心旅》《民族文献提要》,发表过数十篇关于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发展的论文。主要代表作:《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载云南日报2007年11月8日,第8版;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向主导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云南文化产业试点县、特色线的可行性分析,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2;“近十年彝族研究概述”《民族艺术研究》,2006.3;“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文化事业发展”载《云南改革开放30年》等。刘涛,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荣获教育部优秀研究生称号、获得学校多次奖励。参与导师和学院多个研究课题,自己主持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生项目。在不同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多次发表研究论文。
前 言 文化很重要,这一结论明显是正确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文化是怎样重要的?”就文化本身来说,它既非永恒和静止不变的,也不能被视为独立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的“孤立的力量”。而更好地解释社会变化的需要则必然要求我们“将文化从命运的幻觉中分离出来,且将其与其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社会进程联系起来”。 ——阿玛蒂亚·森① 区域文化的发生、发展必然要受到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与它们发生复杂而深刻的互动。这也就决定了区域文化研究应该在多种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融会贯通、多重(多维)交叉中展开,如文化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方志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 区域文化(地域文化、地方文化)研究的兴起在中国已经多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区域历史研究为开端,以整理、记录、剖析区域经济史、区域社会史、区域文化史之间的相互关联为切入点,区域研究组织和以区域研究为主旨的各种著述与观点不断涌现,“区域文化”犹如“区域经济”显学般地成为影响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它的深层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区域文化热的出现,其重要的动力来源于地方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愿景,实质乃是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来促成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殷切期望。这种期望当然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它对于促进区域文化论题的传播和区域文化研究走出书斋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无可避免地使时下许多的“区域文化研究”增添了许多急功近利的色彩。尤其是在近些年,因为区域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资源禀赋变得愈加重要,争某某文化...
第一章 区域文化的本质与表象 1
学习目标 1
导言 1
第一节 区域文化概念溯源 2
一、文化圈 3
二、文化区 4
三、文化类型(文化形态、文化形貌) 5
第二节 区域文化的构成及基本特征 7
一、区域文化的构成要素 7
二、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11
第三节 区域文化的符号表达 16
一、方言 18
二、地方戏(剧)、民歌和曲艺 20
三、非语言符号 21
案例/专栏1-1 中原文化的显著特点和重要作用 23
案例/专栏1-2 保护北京文化的表征——四合院 27
案例/专栏1-3 海派文化 30
案例/专栏1-4 九头鸟与湖北佬 34
本章小结 38
练习 38
推荐阅读资料 39
第二章 区域文化学的理论框架 40
学习目标 40
导言 40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及方法 41
一、研究目的 41
二、研究对象 43
三、研究方法 46
第二节 相关学科 47
一、历史学 48
二、社会学 48
三、政治学 49
四、经济学 49
五、哲学 50
六、公共管理学 50
七、符号学 51
八、方志学 52
九、文化生态学 52
十、民俗文化学 53
第三节 基本问题 54
一、区域文化与区域社会 54
二、区域文化生态 55
三、区域文化的发展、变迁 56
四、区域文化政策 57
案例/专栏2-1 中国地域文化概观 59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