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
师范生、教师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用书

作者:傅建明、季旭峰、蒋洁蕾、王燕红

丛书名:新时代师范教育系列教材

定价:5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78946

出版日期:2025.01.01

印刷日期:2025.01.10

图书责编:张弛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将教育学知识与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相融合,围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及《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小学),吸收现有教育学教材的精髓,并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经验,梳理出编写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框架,意图在教育学的学术体系中涵盖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知识要点,旨在帮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能够考取教师资格证。 本书内容包括教育·教育学、学校·学制、教育·社会·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原理·课程改革、教学原理·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德育模式、教师·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本书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导引、正文、本章小结和知识结构六个模块构成,同时提供了练习题的答案与解题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本书可作为师范生教育学教材,也可作为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教材以及在职教师自我提升的学习用书。"

傅建明,男,浙江金华人,教育学博士。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科书社会学、教师教育。曾获浙江省首届高校教坛新秀、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导师、浙江省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10项;曾获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浙江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教育部教师教育优秀资源奖、浙江省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奖等8项。出版专著与教材76部。专著代表作有:大陆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新中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与实践等;教材代表作有:教育学基础、学前教育原理、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学前教育学、国学(12本)、小学教育原理等;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有:综合素质(6本)、综合素质——幼儿教育资格考试、面试通关教程、保教育知识与能力、面试技巧与实践演练等。

前言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同志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原本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孪生姐妹,但现实往往是教育理论侧重理性探讨,而教育实践侧重现实问题的解决,两者之间缺乏一个兼容共通的平台。如何联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使教育学教材既有理论的严谨逻辑,又具有实践的操作可能,是教育学教材编写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追求教育学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结,是本书编写时的指导思想。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世界发达国家大多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我国在2011年开始试行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并于2013年8月15日发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如此看来,从事教师职业者必须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此外,大部分师范毕业生都有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因此,教育学教材如何保证师范生的教育理论达到毕业标准,如何为教师资格证考试和研究生招生考试奠定基础,是教育学教材编写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本书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努力: 既涵盖小学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又兼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纲要点。从上述目标出发,本书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小学)、...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教育·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 教育的概念

二、 教育的起源

三、 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二、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三、 教育学的理论流派

第2章学校·学制

第一节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一、 学校的产生

二、 学校的发展

第二节学制及其制约因素

一、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二、 我国学制的演变

三、 制约学制的主要因素

第3章教育·社会·人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二、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三、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 人的发展及其规律

二、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三、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4章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 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

三、 教育目的的制定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

一、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二、 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

三、 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基础

二、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三、 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第四节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 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第5章课程原理·课程改革

第一节课程诠释

一、 课程的概念

二、 课程的结构要素

三、 课程的文本... 查看详情

新时代师范教育教材,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