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趣解小学必背古诗词:看历史,学朗读,懂古诗

"涵盖112首经典诗词朗读详解;独创朗读爬山图,一看就会读。免费赠送112首古诗词朗诵示范音频+21节“青池读诗”精讲视频。 "

作者:青池
丛书名:新时代·教育新方法
定价:89
印次:1-1
ISBN:9787302671022
出版日期:2024.10.01
印刷日期:2024.10.16

"本书精选了112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古诗词,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以诗人的生平故事为主线,将历史、文学与典故结合在一起,通过讲述诗人背后的故事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词。这些关于背景的理解,也正是现代朗读学对于作品演绎的基本备稿要求。本书的一大特色是为每首诗都绘制了****的“朗读爬山图”,它们是简单明了的朗读方法示意图,让读者能非常容易且直观地读出诗词的韵味。 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带领学生和家长们一起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读者们真正地“读”懂古诗词。"

more >

读古诗有什么好玩的 为什么是古诗词 我们从小就背诗。尽管不知道为什么要背,也不一定知道它的意思,但小小的我们都知道,只要能背上几首古诗,就一定能得到夸奖。 古诗词到底有着什么魔力,让年幼的孩子一读便能朗朗上口?让严厉的大人一听到孩子念诗就喜上眉梢?为什么这些诗词能传承几千年而魅力不减?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着最深刻的思想、最真挚的感情。心情好时,“春风得意马蹄疾”;心情不好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兴奋时,“漫卷诗书喜欲狂”;烦恼时,“剪不断,理还乱”;想闯世界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想家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词里有中华文化延续千年的审美和意象,有数代文人前赴后继的赤子之心和襟怀抱负,有让我们至今都受益无穷的温暖和感动。诗中所展现的美好与高洁、所传达的理想与志向,都在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无论将来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欢喜、什么样的困难,出现怎样的人生际遇,我们都能在古诗词里找到共鸣,也能让心灵获得安慰与鼓励。读懂古诗词,可以让我们对于心中所萌发的各种与中华文化相关联的感受,既懂来处,也知去处。 为什么要朗读古诗词 古诗词虽好,如果只拿来看,而不将它读出来,那就太可惜了。古诗里的韵律、节奏都极富美感,体现在声音上,是悦耳,是动听,是易读,是入心。 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说,“在语文的教学上,在文艺的发展上,朗读都占着重要的位置”。 面对古诗词,绝不是在心中默读就能体会其中意境的。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凝练的诗句中蕴含了作者的学识、阅历和想法。如果只是看文字,我们难能真切地体会到。而通过朗读,在一次次的情绪模仿和语气创作中,在对背景和诗意的不断了解中,我们会越来越接近作者的感情状态,会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作者所思、所想,会越来越直接地接收到来自千年前那震撼人心的感发力量。 可是,虽然我们都背过诗,但都背得相当无聊和枯燥。很多人背诗就是囫囵吞枣、只求速度,才不管诗里到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好像只要赶紧背完就了事了。这样的背诵和朗读,无法真正领会诗词的意境,也完全传达不出诗人的感情。这就好像是有一道营养美味的菜肴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只是随便闻一闻就倒掉了,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反过来,如果能通过朗读,让千年前的诗歌“复活”,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去感动和鼓励更多的人,这是多么美好而有意义的事情呀! 为什么说以前是“假”朗读 可能有同学会说,读就读呗,反正我们都读了这么多年了!它一点儿也不难,似乎也不好玩,而且好像也没有什么作用呀? 误会,误会。 你以前练习的可能只是个“假”朗读。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大部分人的朗读只是在机械地“念字”而已。 想一想,你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朗读?除了去参加朗诵表演,大部分的朗读都是发生在背课文的时候吧?可问题也恰恰出现在这里。无论是赶速度的背诵,还是全班一起的齐读,几乎都是一样的语调、节奏和拖腔,毫无感情和变化,我们将它称为——念书腔。神奇的是,这念书腔可以无师自通、自发流传,且全国统一!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你平时是说东北话还是讲广东话,只要一开口读课文,大家就变成了一模一样的腔调。如此神奇、统一、跨越大江南北的“念书腔”是如何形成的?恐怕少不了以下几点。 (1)求快。就是想早点背完书嘛! (2)偷懒。懒得去理解文章,就随便乱读一气。 (3)随大流。就算知道了文章的意思,但不好意思跟别人读得不一样。 于是,大家的念书腔平平淡淡、高低一致、节拍匀称,没有情绪、没有起伏、没有变化,刻板而无趣。尤其是在朗读经典古诗词时,它原本的优美和韵律全都不见了,只剩下呆板的背诵,李白听了都想哭! 什么是“真”朗读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因,怎么办呢?其实想要“真”朗读,方法很简单,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行——读出文字真正的情感。 不仅是文章诗词句,哪怕只是一个词、一个字,都是有感情、有情绪的。欢喜与悲伤、高兴与发怒、平静与激动……读出来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能把作品读出它应有的感情,就等于给了它第二次生命,从文字创作变成了声音的创作。这样的二次创作能更深地激发我们内心的情感,使我们从中收获到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如何做到呢?只要有以下三步就行。 (1)通过理解意思去想象诗中的情景。 (2)体会诗中的情感。 (3)用合适的语气念出来。 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一定会去看它的意思。但单首诗的释义往往是孤立的。如果我们能在这里稍稍深入一点,去了解诗人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究竟好在哪里,联系每首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来看,就会对诗中情感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感受,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就是朗读技巧的基础:理解背景。 所以我们讲每一首诗的时候,都会先讲讲诗人的故事,这样你一下子就能理解了。看故事可比背书好玩多了吧?接着,我们根据故事来想象诗中描述的情景,体会出作者的感受。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再用合适的语气念出来就好啦!因此,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们的朗读步骤分为三步(图0-1)。 图0-1 古诗朗读步骤示意图 特别解释一下什么是语气。 “语气”,由两部分组成。“语”,指声音;“气”指气息。例如,同样的一句话,“你来啦”,高兴的时候说,我们会把气吸得很足,声音也会变得又高又亮,会大声喊出“你来啦!”,而难过的时候呢,我们的呼吸会变得又慢又沉,声音也会变得喑哑无光,会低声无力地说“你来啦”。这就是语气的妙用。我们在使用不同的语气时,自然会用上不同的语言节奏,会有许多高低快慢、轻重缓急的变化。所以,语气把握准了,朗读的效果大体也就出来了。但别忘了,“情景”和“感情”是把握合适语气的前提哦! 用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诗来举个例子吧! 咏鹅 [唐] 骆宾王(约640—约684)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来看一下我们的独家“朗读秘籍”会如何引导大家读出诗的内涵和韵味吧! 【朗读秘籍】 1.情景:一个六七岁的小朋友在池塘边看着白鹅戏水。只见那清清的水面上,一群白鹅悠闲地游着。它们伸着长长的脖子对着天空歌唱,它们划着红色的脚掌朝着清水拨弄,真是悠闲又有趣呀! 2.感情:活泼可爱。诗里满是孩童那自由自在的灵动之感。 3.语气:在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场景中,朗读的语气是喜悦的、轻松的、欢快的,小朋友们还可以带上你们天然的可爱感来读哦! 第一句的第一个“鹅”字,要高起一点,表示孩子刚看到鹅的兴奋之情。后两个“鹅”字则要低一些,表示已经开始观察鹅了。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平时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说话声音是不是也会不自觉地放低、放慢呢? 第二句的“向天歌”三个字,需要我们的声音往上走,像爬山一样,把声音送往高处。因为鹅是朝着天空歌唱的,我们朗读的时候也要把它的这种姿态表现出来。 第三句的“白毛”二字,声音要往下落一点,因为诗人的视线已经从鹅的脖子移到了鹅毛上,我们的声音也要跟着视线一起往下走一点。 第四句的“红掌”要比前一句的“白毛”的声音更低一点,因为我们看鹅的视线还在继续往下,已经从白白的鹅毛到了红红的鹅掌上了。 当你带着喜悦的感情、用欢快的语气来念这首诗,你的心情和感受都会更贴近诗人作诗时的状态,天真又活泼。这样一来,你朗读这首诗的感觉可就和以往大不相同了! 怎么样?我们的“朗读秘籍”不难吧? 为了避免你们继续用“念书腔”,作者还准备了“诗歌朗读爬山图”来给大家作为参考(图0-2)。在爬山图中,字在图中的位置越高,朗读的声音也就越高;字在图中的位置越低,声音也就越低;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越远,朗读的节奏就越慢;字与字之间的 距离越近,朗读的节奏也就越紧凑。 图0-2 骆宾王《咏鹅》朗读爬山图 如果某行诗句在图中是向上的趋势,就像爬山一样,那就是“上山类语势”(如图0-2中的“曲项向天歌”一句);如果诗句里的字都是向下走的,就像我们爬完山要往下走一样,那就是“下山类语势”(如图0-2中的“红掌拨清波”一句)。所以,我们只要根据图中的标示,就能读出不一样的诗歌啦! 通过这样的朗读方式来学诗歌,是不是简单又好玩? 当然,这是一种参考示意。朗读、朗诵、表演都没有标准答案。面对同一篇文章、同一首诗歌,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会不同,用声音进行二次创作的时候也会不一样。所以,在整套书的朗读讲解中,你不必和作者标注得一模一样,这只是给初学者的简单示范。当你真正理解了文句,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来朗读。 在这套书中,我们将以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为例,在历史的脉络中讲解诗人的生平故事,你可以一边看有趣的历史故事,一边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再加上独门的朗读秘籍作为参考,那些看起来很难的内容一下子就会读啦!所以,只要通过“朗读”这一件事,就能提升文学素养、美学素养、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呀!让我们一起开始古诗词朗读之旅吧! 为了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朗读方法和“爬山图”的用法,作者特意录制并赠送部分教学视频作为示范,可扫码观看详细讲解——“青池读诗”精讲视频(共21节)。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同系列产品more >

小学阅读有方法

春秋
定 价:59.80元

查看详情
西蒙学习法:6个月内快速掌握新知识...

廖敏
定 价:69元

查看详情
藏在电影中的作文写作密码

冯稳秀
定 价:79元

查看详情
三步极简学习法:考试高分突破

刘涛
定 价:69元

查看详情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青池:主持人、作家、朗诵家。毕业于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原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曾执教于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多次获演讲比赛、广播节目评比一等奖,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华古诗词朗读研究相关工作。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语言艺术教育及对外汉语教学,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儿语言艺术盛典总决赛卓越指导教师”称号,执导、参演的少儿绘本剧、舞台剧、情景朗诵等广受欢迎。

  • "(1)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说:“在语文的教学上,在文艺的发展上,朗读都占着重要的位置”。
    (2)面对古诗词,绝不是在心中默读就能体会其中意境的。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凝练的诗句中蕴含了作者的学识、阅历和想法。如果只是看文字,我们难能真切地体会到。而通过朗读,在一次次的情绪模仿和语气创作中,在对背景和诗意的不断了解中,我们会越来越接近作者的感情状态,会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作者所思、所想,会越来越直接地接收到来自千年前那震撼人心的感发力量。     (3)在这套书中,我们将以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为例,在历史的脉络中讲解诗人的生平故事,你可以一边看有趣的历史故事,一边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再加上独门的朗读秘籍作为参考,那些看起来很难的内容一下子就会读啦!所以,只要通过“朗读”这一件事,就能提升文学素养、美学素养、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呀!让我们一起开始古诗词朗读之旅吧!"

more >
  • 第1章 中国诗歌发芽啦

    1.1 诗歌是如何产生的 002

    1.1.1 《诗经》:既神秘又好玩的上古歌谣 003

    1.1.2 《诗经·小雅·采薇》节选:古代当兵苦哇! 006

    1.1.3 《离骚》: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008

    1.2 诗坛里的起起伏伏 013

    1.2.1 汉乐府《江南》:走!夏游去! 013

    1.2.2 汉乐府《长歌行》:快戒掉拖延症 016

    1.2.3 建安风骨到底是什么 020

    1.2.4 山水田园诗也开宗立派啦 023

    1.2.5 《敕勒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025

    1.2.6 诗坛“遭难”? 027

    第2章唐诗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2.1 看初唐诗人如何拯救诗坛 032

    2.1.1 《蝉》:你猜我想表达什么 032

    2.1.2 《风》:一起来猜谜呀! 035

    2.1.3 唐初男子诗歌天团 038

    2.2 谁说诗人皆命苦 041

    2.2.1 《咏柳》:风能当剪刀? 041

    2.2.2 《回乡偶书》:孩子,我认识你爷爷 044

    2.3 大唐边塞诗横空出世 047

    2.3.1 《凉州词》:一去不返算什么 047

    2.3.2 《凉州词》:这里真的没有春天? 050

    2.3.3 《登鹳雀楼》:火了千年的旅游代言诗 053

    2.3.4 《别董大》:你也可以这样鼓励朋友 056

    2.3.5 《塞下曲》:想跑? 059

    第3章唐诗全盛时期,背哭小学生

    3.1 他堪称唐代最厉害的七绝诗人? 064

    3.1.1 《从军行》:战士们的铮铮誓言 064

    3.1.2 《出塞》:这里打了上千年的仗 067

    3.1.3 《...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