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动画是一门艺术,因为它风趣幽默、直观易懂,已成为一种世界文化,为各国人民普遍喜爱和欢迎。动画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更是一种最有吸引力和渗透力的娱乐,它可以影响一代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动画又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能够为国家创造奇迹的大产业,已经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企业家们的重视,成为他们发展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动画同样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中国动画的创作生产,从20年代万氏兄弟摄制第一部动画片算起,已有80多年历史。在世界上起步不算太晚。除欧美外,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动画有过傲人的历史,但是,作为动画产业,我们至今处于起步阶段,不论在作品产量、企业规模、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以及机制等方面,我们与动画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要融入世界动画市场,还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这就是我们动画事业的奋斗目标。

要振兴我国的动画产业,人才是根本,没有大批优秀的动画人才,中国动画要繁荣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办好动画教育,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师资和高质量的教材,因此培养师资和编写教材是当前特别迫切的工作。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是广播影视系统一所专业高等学府,他们在培养动画人才方面是全国最早的院校之一。他们特别把动画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在动画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院的动画专业被评定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还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和全国高职高专产学合作项目.多年以来,该专业的教师励精图治、学风严谨、刻苦钻研、善动脑筋,并虚心地向老一辈艺术家们学习和请教,在艺术和技术上有所追求,他们立志要培养出一批祖国动画事业的优秀人才。

要教育就要有书,有实实在在对学生负责的教科书。令人欣慰的是,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的老师,历经一年,精心编辑的一套系列动画教材已经开始陆续出版了,教材包括:《动画分镜头绘制技法》、《动画运动规律与时间掌握》、《动画概论》、《动画创作技法》、《三维动画实用范例》、《动画编导》、《影视动画作品分析》、《动画速写》等。这套教材由浅入深、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套培养动画优秀人才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院本身的动画教学质量。同时对整个动画教育的理论建设也是一个突出的贡献。

作为动画理论和技术的教材,不仅为了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广大动画爱好者提供一份学习资料,也有益于动画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我国政府对发展动画产业特别重视,把它作为推进文化产业的一个重点。这是一项需要群策群力的工作,需要有人精心构思,需要有人埋头苦干,需要有人摇旗呐喊,需要具有各种才能的人都来做的工作。希望我们的莘莘学子能够站得更高,看更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动画产业必将兴旺发达,再创辉煌业绩!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  国家一级编导

前  言

动画艺术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特殊艺术样式,从故事到视觉、听觉的综合艺术表现,已经进入了大众生活,吸引着所有年龄层次的观众,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学习动画设计这门专业。

一部动画片从策划到制作完成,是一项既复杂、严谨又充满着创造性的工作。大多数的初学者提及最多的是学习动画的技法、技术等。其实从本质上说,动画艺术最核心的部分,是要解决动画的内在思维(即动画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内涵等)和动画特有的表现语言与规律。因为创造一个有生命的动画角色,不仅仅是使其动起来,而是使整个动画富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动画艺术有其特殊的语境和语法,动画角色的“生命”形态完全不同,因而其叙述故事的方式也是独特的。

    本书是一本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技法的教科书,是动画专业的系列教材之一。在一部动画片的创作及制作的全过程中,动画分镜头设计就是体现动画片叙事语言风格、构架故事的逻辑、控制节奏的重要环节。动画分镜头设计实际上是导演对一部动画片的理解和表现的周密思考,同时亦是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设计和施工蓝图。分镜头台本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艺术形象和情节结构,运用电影手法把它表现出来的。具体地说,就是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按电影逻辑把它分切成连接的镜头,每个镜头要依次编号,写出内容和处理手法。画面分镜头是把文学分镜头加以形象化,画出每个镜头的画面。动画片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绘画形式来体现它的艺术效果并感染观众的。

本教材是作者多年来经验的总结,从理论到实践操作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旨在使学习者能掌握动画镜头语言、绘制技法规律。教材注重选用国内外优秀的动画分镜头实例,全书图文并茂,适合动画设计的创作人才,对于从事其他类型动画专业教学和业余动漫爱好者,也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在此,对本教材中引用的所有优秀动画分镜头台本范例的原创作者或单位、中外著名动画公司、动画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尤其感谢上海美影厂著名动画导演、教授陆成法先生对本教材的专业支持和认真审阅工作!

                                                                   主  编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