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能够满足社会与专业本身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文科类专业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交叉、渗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新学科的一个生长点。加强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是培养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文科人才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跨学科、综合型文科通才的重要环节。因此,使用一定层次、一定内容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来武装文科类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和管理学中的一些专业)的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开设具有文科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指导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版)》(下面简称《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把文科类计算机教学的知识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二是在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之后,体现专业特色或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后续课程。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为了满足文科类专业的共同需要,而后续课程是为了满足各文科专业的不同需要。
公共基础课由①计算机基础知识(软、硬件平台)、②微机操作系统及其使用、③多媒体知识和应用基础、④办公软件应用、⑤计算机网络基础、⑥Internet基本应用、⑦电子政务基础、⑧电子商务基础、⑨数据库系统基础和⑩程序设计基础等10个模块构筑。这些内容都是每个文科学生应该掌握的,可为他们在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向上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根据这些模块可以编著3本书:一是由模块①~⑥组成计算机应用基础;二是由模块⑤~⑧组成网络应用;三是由模块⑨~⑩组成数据库与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在深度上超过了公共基础部分的相应模块,或者是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故建议至少设置16门后续课程。包括:微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基础、动态网页设计——服务器端应用开发、电子政务应用、电子商务应用、法律事务信息处理基础(电子法务概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三维建模与动画设计、数据库基础及其应用、社会统计学分析及应用(非财经类)、经济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基础(财经类)、信息处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财经信息化基础、程序设计及应用。
显然,包括文科在内的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
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规划教材,就是根据《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它可以满足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及其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还处在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对教材中的不足或错误,需要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卢湘鸿
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卢湘鸿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负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00年版)》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版)》的统稿工作。
第2版前言
虽然我国在中小学开设了以计算机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目前高中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仍然参差不齐,近期还不能完全达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对于高等学校诸多学科专业,仅靠中学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显然不能满足对大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高等学校各专业仍有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必要,还必须根据信息化社会对各专业人才在计算机知识、技能与应用能力方面的需求,来考虑相关课程的设置。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对于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基础方面的课程,可结合Visual FoxPro、Access、Visual Basic等进行教学。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一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涵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 FoxPro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书中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充分强调“抓住基础,少讲技巧”,同时注意到“强化应用,淡化语法”。书中先从数据库基本原理、概念出发,介绍数据表以及数据库对象的建立、查看、修改、使用与维护等操作,然后再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结构与基本方法,并由浅入深地引入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中,分别通过完整的实例,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逐步讲解Visual FoxPro中最实用、最常用的技术。
全书共12章,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至第4章,主要讲解数据库理论与操作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Visual FoxPro 6.0开发环境、数据及数据运算和数据库的设计与操作;第二部分为第5至第6章,主要讲解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分别为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三部分为第7至第11章,讲解Visual FoxPro 6.0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与工具,包括表单的建立与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视图与实用表单开发、报表与标签技术、菜单技术;第四部分是应用系统集成技术与综合实例,由第12章组成。各章均配有丰富的例题、习题和上机实验,并附有习题解答。书中的所有实例,均可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站(http://www.tup.com.cn)上下载相应的电子版,以方便学习与练习。
本书可以满足72~108学时的教学需要,其中1/2~2/3学时为上机操作。可分3个层次安排教学,第1层次安排36学时,以掌握数据表、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数据表的创建、修改、排序索引和检索等基本使用为基本内容;第2层次安排72学时,除第1层次规定的内容外,还需要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内容;第3层次安排108学时,除第2层次规定的内容外,还需要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表单的建立与使用、视图与实用表单开发、报表与标签技术、菜单技术和应用系统集成技术。
本书可以满足高等学校各专业(也包括文科类专业)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技术与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需要,也可作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的培训教材,并可供数据库开发人员参考。
本系列教材由卢湘鸿组织编写。本书第2版初稿主要由李吉梅编写,参加书中某些内容、习题和解答编写的有肖英发、孟先进、肖磊等。全书最后由卢湘鸿审定。
本书虽然是作者在数据库教学与开发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但难免会有错误与不足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