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动画产业与动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对动画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动画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内涵上增加了许多新的特点,融入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当今的动画教学已拓展成融合造型艺术、网络艺术、影视艺术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与此相对应,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至少要对绘画造型、影视、文学、计算机技术及音效这五大领域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方能适应今天动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对相应人才的需求。由于所运用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动画的类型也推陈出新,受众人群不断地扩大,由儿童逐渐演变为青少年以至于中老年人等众多群体,随着观众的增多,动画的数量与质量也要随之提高,以便能使更多的群体接受。
动画片的魅力在于它的“动”,技术主体与难度也是在于它的“动”,“动”是动画的核心。为了使动画角色“动”起来,就需要以动画运动规律的知识来指导设计师进行动画的制作。所以,在动画教学中,动画运动规律永远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在整个动画教学过程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动画运动规律是应用在角色动画中的法则,是艺术表现性和技术操作性并行存在的一种动画的表现形式,是对动画运动规律性的一种总结,是一种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的艺术表现规律。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法则是先辈们逐渐实践而总结的原理,这些理论法则是动画制作的精髓,任何一部动画情节角色的出演都离不开动画运动规律的指导,动画运动规律也因此广泛地用于动画制作人员的教育与培养中,成为如今动画制作人员的必备修养。
本书针对动画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地剖析,结合创作实践及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动画资料和图片,帮助读者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动画创作中一般的运动规律和关键的技能,符合动漫专业整体的课程设置。本书逻辑清晰,内容容易解读,能够紧扣应用型与实践性的教材规范,全书以操作流程的展示、具体绘制步骤的讲解为特色。同时本书利用Flash软件作为动画绘制平台,运用逐帧绘制方式模拟在纸张上的动画绘制,最终再呈现出运动效果,基本取代了传统纸质手绘流程,能与动漫发展趋势相接轨,更接近动漫制作的现今发展状况。对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重塑我国动漫产业的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动画中的运动,不是客观实体的运动,而是完全虚拟的“幻觉”,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运动。动画的创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创造运动的各种技巧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动画艺术的表现力,并逐步培养出创造运动、表现运动的思维,从而使设计构思到艺术实现的途径更加通畅。
为了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态意识与设计思维能力,建议本书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一、多观察、多搜集
观察作为记录不同角色动态的初始行为,将身边所产生的各种动作形态通过双眼来观察,并感受动作产生的精髓,以及动作所表达的目的性,并将常规的、有代表性的、美感的动作归纳汇集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充实大脑,提高对动作创作的灵感。
二、多思考、多创意
动画中动作的设计是在常规的动作基础上进行添加或改编的,通过动作的夸大与抽象设计,展现出动画的一大特性,就是幽默娱乐效果。我们在设计时要调动出大脑中的一切与剧本描述有关的动作并进行选择,最终要符合动画中的情景描述,这就是思考的过程。要时刻将生活与动画表现结合在一起,因为动画中的动作一般都比较夸张,因此不能完全按照正常的物理运动规律设计动作,而是要运用动画运动规律对动作进行新的创意,抓住角色的特点和动作特点,以及动作的快慢、节奏和幅度感。
三、多学习、多练习
从漂亮的动作中吸取亮点,并能重新组合,融入自己的设想,可以把同一个动作剧情通过不同的想象而形成各具特点的多个动态过程,并呈现出奇特的动感。所以动作的丰富表现、动作拓展要经常绘制,能够将所想的实现,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使角色流畅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