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操作》(第三版)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教育部规划和推荐使用的教材,2011年又出版了第四版。第五版为2014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级精品教材立项建设项目。从2002年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已先后出版了四个版本,重印32次。每当收到编辑邮寄来的重印赠本时,心里感到十分的欣慰,作为教材能不断地被再版和重印,说明该书对读者还是有用的,在此对读者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这也极大地鼓舞了作者修订并出版第五版的信心。

随着财务软件升级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的调整,第四版中的有些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为此,经出版社研究,作者决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操作》(第四版)加以修订,以体现我国会计信息化新的发展成果,满足新、老读者的需要。

第五版在第四版的基础上,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和升级。

1. 根据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各项新税法进行业务处理。

2. 将用友ERPU8 V8.61版本升级至用友U8 V10.1版本。

3. 将账套年月设置从2010年12月改为2015年12月。

4. 在第一章补增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和云会计在我国的最新发展成果。

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内容和新税法更改了原书中的一些凭证和数据,并对变动的后续数据做了相应的调整。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许多专家的帮助,在此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虽然编者在编著此书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因学识和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Email:mzhrs@126.com。

本书的005账套数据、报表数据及PPT课件作为教辅材料,读者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上按作者的姓名搜索,在相应版本的网络资源和课件栏目中获取。

何日胜2015年11月第一版前言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合会计学科、计算机学科、管理学科和信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通过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研制、推广、应用来实现的,它一出现就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大潮,致使会计领域掀起一场新技术革命。

随着计算机在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进行账务、购销存、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等处理。会计电算化比传统手工会计更具如下优点,如在手工会计中需要会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的数据汇总,交由计算机就能快速和精确无误地完成; 能让手工会计中简单重复、枯燥乏味且耗时耗力的登账、算账、结账工作,在瞬间就能处理完毕; 能随时提供或总括,或明细,或全部,或局部,或任意时间段的多功能和全方位的账务信息查询; 报表结构和取数函数公式可在各月重复使用,大大克服了手工会计编制报表的耗时和艰难性; 会计报表分析能用直方图、圆形图和曲线图直观地显示,且数据来得准确而快捷; 等等。会计电算化的先进性已得到社会的公认,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模块,并就对这两个系统模块的功能进行具体描述和应用性操作,还结合一家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内容,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性操作与实际的账务和报表处理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经济业务贯穿于系统模块的功能操作之中。本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采用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根据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总账和报表处理,体现了本书采用会计制度的“新”。

2. 采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设计了一家中型工业企业2001年12月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作为业务内容,并将其业务内容贯穿于阐述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应用操作的每一个过程,体现了本书内容的“实”。

3. 采用我国目前最优秀的用友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UFERPM 8.11(Windows版)作为操作软件。用友财务软件是用友软件股份公司的软件,拥有全国40%的财务软件市场份额,用户广泛,体现了本书选用的软件具有代表性。

4. 会计电算化课程实验的结晶。编者多年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建立了会计电算化操作室,在项目设计和应用操作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经过规划整理,在理论教学和应用操作环节上已经自成体系,体现了本书的系统性。

5. 财务软件社会应用的总结。编者近年来为20多家各类企业实施应用了财务软件,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注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从实践中得以理论提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社会应用经验,体现了本书的应用性。

由作者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会计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于1997年5月评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成果《计算机会计课程教学、科研与应用三结合的成功尝试》于2001年9月评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四届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书是该两项省级教学成果的主要组成项目之一,并根据其中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内容,经过加工整理编著而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本书是广东嘉应学院科学研究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此外,还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虽然编者在编著此书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因才疏学浅,又仓促付梓,书中错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来函批评指正,Email:mzhr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