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教育的教材建设,注重发挥教 材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这一重要论断。课程 教材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强调高等教育要实现“四个回归”,第一个回归就是“回归常识”,而“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读好、读懂、读通的就是“课程教材”。2019年,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 改到实处是教材”。足见教材的重要性,以及教材建设的紧迫性。
对于网络教育、继续教育来说,教材则更加重要。因为学习者大多数时 间都是依靠教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自学的。印刷教材成本低、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可以反复看、跳跃看、边看边做笔记,是非常重要但又极易被忽 视的移动学习资源。教材是晦涩难懂还是通俗易懂,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学 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关乎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
华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网络教育教材建设,并将教材建设作为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2008—2011年,我校承担并完成了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的子课题“远程与继续教育教材设计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并于2011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了“新世纪网络教育系列教材”,迄今已出版24册,在行业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相关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成人学习、远程学习的特点
和规律,充分发挥印刷教材作为教学内容主要载体和联系其他教学媒体的纽 带作用,以霍姆伯格“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为指导,努力创新版面设计、表现形式、编写方式,力争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易学易用,满足学习 者的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
2014年是中国“融媒体”元年。当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文,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所谓“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把那些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融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说到底,“融媒体”要“融”的关键就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
站在“融媒体”的时代高度,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的教材应当怎样编、怎样建设———我们一直在思考,在酝酿,在探索。在原有印刷教材建设的 经验和基础上,经过积极筹备,我们引导课程主讲教师(也是教材主编) 在原有印刷教材基础上,录制系列精品教学微课(通常5~15分钟,最长不超过
30分钟),并用二维码的方式实现纸介图书与在线微课的链接,进一步促进
学生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这就是本套丛书的建设背景和基本思路。
概括而言,本套丛书有如下特点,也是我们教材建设的主张和初心。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融入文化知识教育,贯穿教材体系。让教师一开始就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材,从而让学生能够始终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
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 (特别是成人业余自学的学生) 易学、易用,因此我们更愿意称其为“学材”而非“教材”。无论是内容选取,还是编写体例,一切的出发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简单说,就是站在学生(读者) 的立场来设计。
三是强调突出远程教育特色,特别是促进学习者与教材的交流与对话。我们将教师的“教”融入教材,将学生的“活动”融入教材,增进学生和教材的互动、和网络资源的互动、和其他学习者的互动,从而实现学生跟着教材就能够自学的目的。
四是强调立体化、网络化,也就是定位在“融媒体”。通过二维码实现传统教材与网络视频、音频、讨论组、其他外部资源等的链接,从而使得教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走向动态。
五是强调立足岗位,贴近实践。作为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的教材,其内容必须满足成人在职学生的岗位能力提升需求,因此教材会有更多案例,更多实操内容,而非仅仅是概念、原理的罗列。跟得上一线实践的发展,与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六是强调表现形式上的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把复杂的事情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一门学问,需要编写者有深厚的学科功底和语言功底。
本套丛书从编写体例、栏目设计、语言文字等方面,力求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从而降低阅读难度,提高基于教材的自学效果。本套教材的出版离不开清华大学出版社一贯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指导,更离不开各位主编及其团队的辛勤付出,在此一并感谢!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动了本套教材的面世,谢谢大家!
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2020年1月
鉴于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学科谱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价值,以及心理学基础研究在应用领域的重要体现,这门学科自20世纪诞生以来,涌现出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门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本书的前身,是编者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学员多年讲授管理心理学课程后编撰出版的《管理心理学简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 月版)。该书出版后,由于它鲜明地契合网络教学的体例特色,以及自身的品位追求,受到了广大学员和其他读者的欢迎。由于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尚
在快速发展的学科,新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新的应用空间不断拓展, 因此,有必要对原书进行修订,而某些机缘也恰巧促成了修订工作的推进。在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是《管理心理学简编》的升级版。
本书的内容体系根据学科发展做了一定的调整,它除了沿袭原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体例新颖独特、内容简约活泼、适于网络教学的鲜明风格外,还力求尽量反映这门学科的新进展。因此,在介绍某些热点领域的成果时,本书力图捕捉这些领域在近年尤其是近五年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的信息。
同绝大多数教科书一样,本书是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全书共九章, 分别由下列作者修订完成:第一、二章 (严坤),第三章 (张雪),第四、五章 (蔡雨晴),第六、七章 (温家琪),第八章 (刘涛),第九章 (曹阳城)。全书的体系框架由我拟定,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多次修改。在统稿过程中,严坤协助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全书的体例、版式进行统筹和订正。
在修订过程中,本书征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从多个渠道吸纳了众多实践案例。我们深知本书的概念、理论观点乃至应用成果建立在原作者杰出的专业见解和智慧劳动之上,为此,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管理心理学简编》原参编者,没有他们的基础工作, 本书的修订工作不可能顺利完成。他们是:刘晓斌、王永秀、王乐伟、杜菲菲、苏少洁、邱芳、方敬佳、范预红、王丽云。
作为本书的主编,本人尽管有着多年的管理心理学教学和相关研究经
验,但深知学识有限,书中的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因此,在书稿行将付梓之际,我怀着恳切的心情,期待着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戴健林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