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当今建筑行业中,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逐步从“概念探索”阶段迈向“价值创造”阶段。随着数字孪生、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BIM 技术不仅仅是建筑项目中的工具, 更是建筑业数据驱动转型的核心“数据仓库”,通过将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中的信息高效集成和协同,为行业带来降本增效的深远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要推动建筑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增强建筑业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尤其是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中,BIM 技术与大数据、AI 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正逐步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模式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BIM 不仅仅是三维建模的工具,它还通过与物联网、AI 等技术的深度结合,赋能建筑全产业链,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精细化管理与控制。
作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之一,BIMBase 平台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旗下的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依托多年科研积累和实际应用经验,已经成为国内 BIM 技术的代表性产品。BIMBase 平台通过其先进的几何引擎、协同引擎和数据集成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建模、精细化管理和跨专业协同作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支持建筑、结构、机电、装配式建筑等多领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BIMBase 不仅突破了我国建筑业对国外 BIM 软件的依赖,还广泛应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BIMBase 与 PKPM-BIM 系统形成的协同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多个大型项目中得到应用和验证。这一解决方案涵盖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了数字化建模、智能化施工以及实时监控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协同效率。通过与 AI、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整合,BIMBase 不仅能够提高建模精度,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
在“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到 2025 年,BIM 技术的标准体系将基本形成,建筑业将实现从单一工具向智能化、集成化平台的全面升级。BIM 技术不仅用于设计和施工,还将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书旨在结合 BIMBase 平台,系统介绍 BIM 技术在建筑、结构、机电、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掌握 BIM 技术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方法与最佳实践。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本书将为建筑业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BIM 技术人才,为推动中国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教材由段羽、刘玉珍、韩风毅、丁勇担任主编;刘欣伟、李莹、李一楠、刘锡庭、白志超担任副主编。全书文字编写工作由长春工程学院段羽、刘玉珍、韩风毅三位老师完成,其中段羽负责第 3~5 章的编写工作,总计 23.16 万字;刘玉珍负责第 1~2 章、第 7 章的编写工作,总计 6.48 万字;韩风毅负责第 6、8 章的编写工作,总计 16.56 万字。案例支持及行业技术指导分别由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丁勇,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刘欣伟、李一楠、刘锡庭,吉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白志超五位行业顶尖专家承担。全书的校核与编审工作由长春工程学院李莹负责。全书最终由段羽最后负责统稿,由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刘锡庭对书稿进行了审阅。
本教材配备了大量的线上教学资源,请感兴趣的读者扫锚下方二维码进入“构力学堂” 学习。本教材讲授案例所配备的图纸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
构力学堂视频资源 案例图纸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借鉴了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资料及相关软件指导书,在此谨向这些文献和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加之时间仓促,教材中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 年 9 月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