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甄选(第5版)

作者:薛在兴

丛书名: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人力资源管理系列

定价:66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13232

出版日期:2005.10.01

印刷日期:2005.09.29

图书责编:江娅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在《人力资源甄选》的第5版中,我们通过吸纳最近的研究,分析这些研究对于实施甄选计划的指导意义而提供了最新的知识。这些变化包括甄选适用的最新法律,更广泛地涉及与小组织甄选这一问题相关的内容,并且考察了在甄选预测工具方面的最新研究,这些甄选预测工具包括申请表、测验、个性调查表以及就业面试。 简明目录: 第Ⅰ篇 人力资源甄选概述/1.绪论/2.甄选中的法律问题//第Ⅱ篇 人力资源甄选测量基础/3.甄选中的人力资源测量/4.甄选测量的信度/5.甄选测量的效度/6.甄选决策方法//第Ⅲ篇 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甄选中的应用/7.为工作分析做准备:概述/8.工作分析技术应用/9.在甄选测量中运用工作分析结果//第Ⅳ篇 工作绩效的预测工具 /10.申请表、培训和经历评估、证明材料核查/11.加权申请表和传记资料/12.甄选面试/13.能力测验/14.个性评估/15.绩效测验与评价中心/16.正直测验、毒品测试与笔迹学//第Ⅴ篇 效标测量/17.工作绩效测评

人力资源甄选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意义的重要一环。如果组织不能甄选到合适的员工,那么,不仅接下来的人力资源活动(培训、绩效考核等)难以有效地开展,组织本身也会遭受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人力资源甄选也许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最不受重视的一环。曾经不止一次地有人问我:“按照你所说的甄选程序,我就一定能挑选到最合适的人选吗?”或者说:“我相信自己的直觉,而不相信那些只有书呆子才会考高分的测验。”另外,据本书作者介绍,1983年,美国国家事务局对437家组织的调查显示,只有16%的公司拥有一项或者几项有效的甄选技术。而且,10年以后的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为什么人力资源甄选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想首要的原因(可能还有资金的限制、人力资源经理对个人权威的维护、技术的限制等原因)还是对科学甄选的不信任,或者说是对人力资源甄选的假定不认可。 人力资源甄选有3个重要的假定。第一个假定就是“人是不同的”。正因为人是不同的,所以才有甄选的必要和可能。大多数人至少在口头上会认可这样一个假定,但在实际当中却未必。我们且不说计划经济的时代(那时候我们强调劳动是无差别的,因而没有甄选,只有计划分配),就是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不时地听到这样的声音:“他评上先进没什么了不起的,要是我处在他那个位子上没准比他干得还好呢”,或者,“谁比谁又能差多少呀”。这些说法也许是正确的(你确实比他强,或者至少不差),但其中内含的“人与人是无差别的”这样一种意思却是错误的。注意,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吹人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而是说,相对于具体的工作,个人胜任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思维缜密,但不善谈吐,这样的人也...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Ⅰ篇人力资源甄选概述

第1章绪论

1.1甄选的定义

1.1.1信息收集和评估

1.1.2外聘与内聘

1.1.3限制和长远利益

1.2甄选与其他管理项目

1.2.1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规划

1.2.2甄选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项目

1.2.3甄选与招聘

1.3设计甄选方案

1.3.1工作分析信息

1.3.2确定相关工作绩效测量工具

1.3.3识别工人特征

1.3.4制定评价工具

1.3.5效度检验程序

1.4制定甄选方案的限制因素

1.4.1有关求职者的有限信息

1.4.2对职位、个人和工作业绩的测量

1.4.3其他影响工作业绩的因素

1.5甄选所面临的新问题

1.5.1宽泛界定并基于团队的工作

1.5.2甄选在小企业中的应用

1.6本书计划

第2章甄选中的法律问题

2.1联邦立法

2.1.1立法模式

2.1.2公平就业机会法律和行政命令

2.2就业歧视

2.2.1歧视的定义

2.2.2证据要求

2.2.3统计的应用

2.3《雇员甄选程序规范化指南(1978)》

2.3.1负面影响的判定

2.3.2甄选方法

2.3.3甄选方案的辩护

2.3.4甄选要求

2.3.5工作绩效的测量

2.3.6档案保存

2.4反歧视行动计划

2.4.1联邦承包商

2.4.2法院判决和调解协议

2.4.3自愿反歧视行动计划

2.5甄选法院案例

2.5.1格里格斯对杜克电力公司案(1971)

2.5.2美国对佐治亚电力公司案(1973)

2.5.3斯珀洛克对联合航空案(1972)

2.5.4康涅狄格州对蒂尔案(1...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