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了学习抽样理论需要的预备知识;第2章介绍了抽样理论的若干基本概念;第3章到第7章分别对常规的几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二阶及多阶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围绕其基本概念、特点、适用场合、具体抽样步骤和相应的简单估计、比率估计和回归估计三种估计量的性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详尽的介绍,并且特别对每一种抽样方法的三种估计量的性质融会在一起进行讨论、比较;第8章介绍了实际中极为常见的非概率抽样的各种方式,重点阐释了这些方式与概率抽样的几种抽样方法间的对应关系;第9章是关于与抽样有关但又不属于抽样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帮助实际工作者开阔眼界,避免失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本书的重要章节还至少给出了一个相应的案例. 本书可作为统计专业的本科生、非统计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及实际从事抽样工作的人员参考.

由于决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调查这种系统地搜集信息的活动已经成为各种研究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的法则现今在任何领域、任何层面均被普遍认同和遵守。而在任何较大规模的调查中,抽样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采用抽样技术的做法的普及反而凸显了相关知识普及的不足,除了某些官方机构和学术机构组织的抽样调查比较规范以外,即使那些在大众媒体上亮相频繁、抢尽风头的专业调查公司所公布的抽样方案,在科学意义上也很少称得上规范合格。 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抽样理论十几年,期间也断断续续主持或参与了不少政府或企业的调查设计工作。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使我感受到,虽然前辈同行迄今做出了巨大努力:国际上一些抽样方面的名著悉数得到翻译,国内也出版了一些专著和教科书,但所有这些相对于人们对抽样技术理论和方法的了解的迫切需要程度来讲,仍相去甚远。坦率地说,国内现存的有关抽样技术的书籍,要么过于专业,内容艰涩难懂;要么过于业余,内容零碎不成系统,其中少数出版物更满是将“总体”混同“人口”之类的低级错误,使人愕然。 鉴于此,本书主要面向那些在大学里讲授抽样技术课程的教师、统计专业的本科生、非统计专业的研究生和相关部门的中高级人士。内容力求详尽而不失精练,结构力求系统而不失紧凑。理论证明步骤明晰,浅显易懂,对数理统计知识要求不多,以便教师备课和读者自学,例题、习题选题广泛,兼顾明理与实用的双重需要。 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了学习抽样理论需要的预备知识,包括排列组合、中心极限定理、参数的区间估计和调查概论;第2章介绍了抽样理论的若干基本概念;第3章到第7章分别对常规的几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预备知识11.1排列组合1

1.1.1基本原理1

1.1.2排列2

1.1.3组合2

1.2概率统计中的一些基本原理3

1.2.1大数定律3

1.2.2中心极限定理4

1.2.3参数估计6

1.3调查概论11

1.3.1调查与测量11

1.3.2真值、测量值与误差16

1.3.3信度、效度与精度22

思考与练习26

参考文献27

第2章基本概念28

2.1抽样调查与非抽样调查28

2.2总体与样本34

2.2.1总体34

2.2.2抽样框与抽样单元35

2.2.3抽样与样本36

2.3总体特征与估计量37

2.3.1总体特征37

2.3.2估计量和估计方法39

2.3.3抽样分布40

2.4误差与精度42

2.4.1均方误差与偏倚43

2.4.2置信区间与误差限44

2.4.3费用与效率45

2.5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46

2.5.1简单随机抽样46

2.5.2分层抽样46

2.5.3整群抽样48

2.5.4系统抽样48

2.5.5多阶段抽样49

*2.6抽样调查的实施步骤50

思考与练习53

参考文献54

第3章简单随机抽样55

3.1定义与符号56

3.2简单估计量及其性质64

3.2.1简单估计的性质65

3.2.2简单估计量的方差与协方差69

3.2.3方差与协方差的估计76

3.3比率估计量及其性质81

3.3.1比率估计量的性质82

3.3.2比率估计量的方差估计86

3.3.3比率估计的其他问题89

3.4回归估计量及其性质93

3.4.1回归估计的性质94

3....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