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6元
印次:2-10
ISBN:9787302124450
出版日期:2006.02.01
印刷日期:2011.05.24
图书责编:文怡
图书分类:教材
本册书为《图像工程》的上册,主要介绍图像工程的第一层次——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实用技术以及国际上有关研究的新成果。 本册书主要内容归纳在三个单元中。第一个单元(包含第1,2,3,4章)主要介绍图像的基础知识和图像工程的整体状况,并对初步的图像采集技术和常用的空域增强技术进行讨论,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个单元(包含第5,6,7,8,9章)主要涉及改善图像质量的一些图像处理技术,其中第5章作为基础介绍基本的图像变换,第6,7,8章分别介绍频域增强、彩色处理和图像恢复技术,第9章的图像重建技术可看作图像恢复的特例。第三个单元(包含第10,11,12,13,14章)主要介绍与图像编码相关的技术,其中第10章介绍的典型图像变换是后几章的基础,第11,12章讨论图像编码,第13章讨论图像水印,第14章介绍多尺度技术,并对全书给予回顾。书中的附录介绍了图像方面的一些国际标准,主要与第三个单元相关。书中还提供大量例题、思考题和练习题,并对半数练习题提供了解答。 本书可作为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等学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光学、电子医疗设备研制、遥感、测绘和军事侦察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出版说明 本套教材是针对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所属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微电子研究所、软件学院的现行本科培养方案和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而组织编写的。这些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是基于清华大学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对研究型教学的强调,吸纳多年来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形成的共识,历经多届试用和不断修订而形成的。贯穿于其中的“本科教育的通识性、培养模式的宽口径、教学方式的研究型、专业课程的前沿性”的相关思想是我们组编本套教材所力求体现的基本指导原则。 本套教材以本科教材为主并适量包括研究生教材。定位上,属于信息学科大类中各个基本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前沿技术的一套高等院校教材。层次上,覆盖学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研究生课程。领域上,涉及6个系列14个领域,即学院公共基础课程系列,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含通信、信息处理等领域),微电子光电子系列(含微电子、光电子等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列(含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与安全、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网格计算等领域),自动化系列(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检测与电子技术、系统工程、现代集成制造等领域),实验实践系列。类型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并适量包括多媒体教材,以主教材为主并适量包括习题集、教师手册等辅助教材,以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教材为主并适量包括实验和实践课程教材。列入这套教材中的著作,大多是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所属系所院开设的课程中经过较长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既有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基础上新编著的教材,也有部分已出版教材的更新和修订版本。教材在总体上突出求新与求实的风格...
绪论
1.1图像基本概念
1.1.1图像和数字图像
1.1.2图像的表达
1.2图像工程简介
1.2.1图像技术和图像工程
1.2.2图像工程的3个层次
1.2.3图像工程相关学科和领域
1.2.4图像工程的技术应用
1.2.5图像工程文献统计分类
1.3图像处理系统
1.3.1系统构成框图
1.3.2图像采集
1.3.3图像显示打印
1.3.4图像存储
1.3.5图像处理
1.4主要内容和安排
总结和复习
2图像采集
2.1视觉过程
2.2成像中的空间关系
2.2.1成像几何
2.2.2观察距离和角度
2.2.3景深
2.3光度学和亮度视觉
2.3.1光度学
2.3.2一个简单的成像模型
2.3.3视觉系统对光的感知特点
2.4采样和量化
2.4.1空间分辨率和幅度分辨率
2.4.2图像质量与采样和量化
2.4.3对采样和量化的讨论
总结和复习
3像素空间关系
3.1像素间联系
3.1.1像素的邻域
3.1.2像素间的邻接,连接和连通
3.1.3像素间的距离
3.2基本坐标变换
3.2.1图像坐标变换
3.2.2坐标变换讨论
3.3形态变换
3.3.1变换体系
3.3.2一般仿射变换
3.3.3特殊仿射变换
3.3.4变换的层次
3.3.5仿射变换的另一种描述方案
3.4几何失真校正
3.4.1空间变换
3.4.2灰度插值
总结和复习
4空域增强技术
4.1空域技术分类
4.2图像间运算
4.2.1算术和逻辑运算
4.2.2图像间运算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