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辑录著名法史学家黄静嘉先生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各类著述,凡十四篇。既有对于春秋决狱,传统法制的方法论、儒家化与现代化,两岸法制与法学的牵连,以及台湾地区传统法制及台湾旧习惯的翔实考订,亦有对于近代法制巨擘沈家本、薛允升两氏,及台湾地区代表性法学家戴炎辉的学术历程与思想内涵的亲切阐述。著者本人纵历新旧体制,横跨海峡两岸,其一生遭际即为新旧交会之下中国近代法制史之见证,因而,所思所虑,即为中国近代法制史之自陈。凡此见证与思考,均于本书中举纲张目,娓娓道来,读来别有感受。 本书适合法学研究者和法科学生阅读,同时对关心中国法制史的其他学科人士亦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黄静嘉(1924—),浙江永嘉人,著名法制史学家,资深大律师。东吴大学法学学士、政治大学政治学学士及政治研究所硕士,美国南美以美大学比较法学硕士。南美以美大学研究学人一年、哈佛大学东亚法资深研究员二年。曾任东吴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及副教务长、政治大学副教授、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海军指挥参谋大学国际法及司法官训练所英美法讲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造船公司董事、《中国时报》及《经济日报》主笔、台湾银行顾问、台湾矿务局顾问、经济部大陆投资法顾问、两届中国法制史学会会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法律史研究室终身荣誉顾问等。活跃于华洋法律事务凡卅六年,亦为享誉国际的海商法学家。因编校薛允升的《读律存疑》,而被誉称为薛氏的隔代知己。主要著作有《日据时期之台湾殖民地法制与殖民统治》、《动产担保交易法》、《春帆楼下晚涛急——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及其影响》,另有中英文论文若干篇。

自序 作者承北京清华大学“汉语法学文丛”主编教授之雅嘱,就作者若干年来对中国法制史之论述结集,列为该丛书之一出版。经一年来的选稿、协商及安排,这个集子业已呈现于各位读者之前。爰先就这个集子(下称“本书”)之命名及其中各编、各章之重点略作说明。 首先,本书命名《中国法制史论述丛稿》,系因本书仅为作者历年来就法制史领域之思考记录,初不逾绍述或延伸前人之说之范围。间或偶有所见,亦只属一种初探之性质。谨以未定之稿求教于高明、大雅。 本书共四编,甲编之中心论题,乃传统法制之“儒家化”与“现代化”。我国传统法制之儒家化系滥觞于西汉之春秋决狱,嗣后乃渐次臻于体系化及详备化。沈家本(寄簃)奉命修律,从而展开了我国传统法制之现代化。在“礼法之争”中,礼教派诸君子舍命地捍卫而企图保留之旧律条款,正是历来传统法制为落实儒家化而设置之标志性条款。本编就此不惮一一征引,旨在彰显二千年来传统法制中,其“儒家化”之具体内涵。本编特别提及礼、法两派,对因“无夫奸”之存废而进行之割喉战,试图就当年礼教派何以隅抗之心态,赋与现代意义之解释,幸读者不以作者厚诬前人而见责也。沈家本为吾人公认的我国传统法制“现代化”之父,本编亦就其于修律中所扮演之角色,及其生平与成就加以评述。 本书乙编系讨论两岸法制及法学之分途与合流。缘我国于甲午战争战败,地处边陲的海疆台湾因割让日本而蒙尘,而自台湾光复后,两岸又长期处于一对立且相互隔绝之状态,于是两岸之法制与法学遂告分途。作者于此谨以长期身处边陲海疆台湾之法律工作者之身份,就约半世纪之在日据下蒙尘期间之台湾法制作一历史性之回顾,并就光复后以迄...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自 序      (1)

     甲编 传统法制之儒家化与现代化

     第一章 中国传统法制儒家化之登场与体系化

      ———以程树德所辑两汉春秋决狱案例为切入点     (3)

    第一节 春秋决狱与中国传统法制之发展

        ———以“儒家化”为讨论轴心     (4)

    第二节 管窥两汉法制略貌:春秋决狱滥觞之历史情境     (6)

    第三节 董仲舒春秋决狱佚文之考释     (15)

    第四节 两汉以春秋决狱之例考释     (24)

    第五节 对本章所举两汉春秋决狱案例之一些补充讨论     (53)

    第六节 对于两汉与后世刑制在严酷程度上之差异的一些观察

        ———以殴父罪及私为人妻罪为例     (58)

    第七节 两汉春秋决狱制之法源性质:比附、类推与论理解释     (62)

    第八节 两汉春秋决狱与我国法制之演进:“儒家化”及其体系化

    之问题     (66)

    第九节 余言     (69)

    第二章 我国传统法制与“儒家化”之途穷及清末之法制改革     (77)

    第一节 检视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终遭废弃之两千年来若干典型

    的“儒家化”条款,及隅抗之“礼教派”之心态     (78)

    第二节 “礼教派”之余音缭绕

    ———董康在20世纪30年代犹有之复古论议     (92)

      中国法制史论述丛稿 

     第三章 沈寄 (家本):我国法制现代化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