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原理与应用(第5版)

作者:[美]Giorgio Rizzoni 著 段玉生 选译

丛书名:清华版双语教学用书

定价:14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96829

出版日期:2012.12.01

印刷日期:2012.11.30

图书责编:王一玲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这本书的首要目标是阐述电工、电子以及机电工程的原理。读者对象是工科非电专业学生,包括正学习基本电气工程课程的大二学生,以及学习电子学、机电工程和机电一体化课程的一年级研究生。 第二个目的是通过集中介绍重要结论和应用来阐述原理,为学生提供最适于解决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计算工具。 最后,本书的第三个目的是通过例举完全实用的例子,形象地展示电气工程原理的一系列相关应用。这些例子都来自作者的工程研究经验,应用工程师与我们的业界合作伙伴也有所贡献。 上述三个目的通过一些教学方法糅合在一起。本前言的下面两个部分描述了本书的主要结构以及第四版较之以前的版本的主要变化。 结构和目录 本书分为四部分: 电路、电子技术、通信系统、机电系统。目录的变化下面将会谈到。 第一部分: 电路 经过第4版的重要修订,本书的这部分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唯一算得上大的改变的是增加了约110道习题。 第二部分: 电子技术 第二部分讲述电子学,在介绍晶体管时用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第10章,双极性晶体管,第11章,场效应晶体管,经过重新编排,主要集中在介绍这两种器件在简单而实用的电路中的应用。建模重点限于大信号模型,这对于一般目的性的建模已经足够了。新增加的例子包括简单电机驱动器、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关于用大信号模型分析、设计简单放大器和开关电路,这两章阐述了新的、简单实用的处理方式。我们有意决定去掉所有与小信号放大器模型有关的材料,基于此,对此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第12章,讲述功率电子学,包含了两个描述了功率放大器的特性的新例子。电子学部分的其他章节--第8、9、13、14、15章,大部分未做改动,除了增加了一些面向实际的例子。另外,本部分大约增添了100道习题。 第三部分: 通信系统 通信方面的两章内容是第5版新添加进来的。很多学校要求加入关于通信的内容,他们认为一个现代的工程师,迫切需要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从第3版开始,在本书的网站上就有与模拟通信相关的章节,而本书第16章,正是这些内容的修订版本。这一章的目的就是阐述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让读者对于调幅和调频系统有基本的理解。第18章,介绍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感谢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科学技术实验室的Michael Carr博士协助编写这部分。第16、17章都着眼于应用。 第四部分: 机电系统 为了使机电一体化部分更为严谨和适合教学需要,对其进行了修订,不过这部分的目录大部分没有改变。作为机械工程高年级学生“系统动力学”的补充读物,这部分内容作者已经使用了很多年。这其中的章节包括了新例子以及约20道新习题。

关 于 作 者 本书作者Giorgio Rizzoni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电子机械系统主管,曾在电气工程领域连续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如今,Giorgio Rizzoni教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他讲授的课程有针对本科生的系统动力学,量测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和针对研究生的自动能源机车建模及控制,混合动力汽车建模及控制,系统缺陷诊断。 Rizzoni博士致力于创新课程及教育的研究和发展。就在密歇根大学,他主导了一个创新实验室,并发展了一系列电路电子工程的课程,以供非电类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而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他也参与改善了机械电子系统学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并且作为一个跨学科课程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部分支持。本书也因此受益匪浅。 Rizzoni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还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系列别具一格的一年制课程,名为“动力机车建模及控制”。从1995年起,这些课程就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州立大学电子和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开放,同时,也以远程教学的方式对通用公司的员工开放。1998年,Rizzoni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获得来自美国能源部门的资助,用以建立一个研究生汽车技术教育中心,主要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技术。该项目影响巨大,已有许多研究实验室和研究生课程将目光投向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驱动技术的研究当中。 1999年以来,Rizzoni博士连任俄亥俄州立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这项研究涉及学科交叉,推动了美国本土乃至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任务有,车辆安全,能源效率,环境影响,以及乘员的舒适性。Rizzoni博士已在...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 电气工程技术简介

 1.1 电气工程 2

 1.2 电气工程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础 4

 1.3 工程基础诊断回顾 15

 1.4 电气工程史简介 16

 1.5 单元系统 17

 1.6 本书特色 18

第一部分 电  路 第2章 电路基础 

 2.1 定义 24

 2.2 电荷、电流和基尔霍夫电流

定律 28

 2.3 电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34

 2.4 电功率和符号规则 38

 2.5 电路元件及其伏安特性曲线 42

 2.6 电阻和欧姆定律 43

 2.7 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 61

 2.8 电路测量仪器 62第3章 电阻网络分析

 3.1 网络分析 82

 3.2 节点电位法 83

 3.3 网孔电流法 93

 3.4 带受控源电路的节点与网孔

分析 100

 3.5 叠加原理 105

 3.6 单端口网络和等效电路 108

 3.7 最大功率传输 126

 3.8 非线性电路元件 129第4章 交流电路分析

 4.1 含储能元件电路(动态电路) 150

 4.2 时间依赖信号源 167

 4.3 含储能元件电路(动态电路)的求解 173

 4.4 含正弦激励电路的相量分析 175

 4.5 交流电路分析方法 191第5章 瞬态分析

 5.1 瞬态分析 216

 5.2 含电感、电容电路的微分方程 217

 5.3 含电感、电容电路的直流稳态

解--初始状态与稳定状态 222

 5.4 一阶电路瞬态响应 228

 5.5 二阶电路瞬态响应 249第6章 频率响应和系统概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