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为政治学与法学耆宿张佛泉先生有关宪政与民主、自由与人权等问题之论著汇集。全书概分上、中、下三篇,凡二十五章。上篇以“宪政与时局”为名,收录先生发表于《国闻周报》的政论时评,涉及民族主义、行宪守法与国族走向诸方面,展现了法政学理与现实社会的种种纠结;中篇为“无法出让的权利”, 凡时论二十二篇,侧重基本权利学理的讨论与社会应对,尤其关注于选举权利之推行与民主政治途径的探析;下篇则为“自由与人权”的经典言说,缕析自由概念在宪法乃至宪政上的重要地位,擘画邦国秩序,规制基本人权,阐明“自由之确凿意义--诸权利即诸自由”之意。全书所辑文章,大体按照时间顺利呈列,俾窥张佛泉先生思想发展之脉络。

本书为政治学与法学耆宿张佛泉先生有关宪政与民主、自由与人权等问题之论著汇集。张佛泉(1907-1993) ,学名葆桓,河北宝坻县人。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师从观念史研究大家亚瑟·洛夫乔伊(Arthur O.Lovejoy)教授,研习西方思想史。回国后先在天津《大公报》担任编辑,后由胡适先生推荐,到北京大学政治系任副教授,深得胡适欣赏。自沈阳之变,国家威权南移;抗战军兴,北校南迁,佛泉先生担任西南联大政治系教授会主席。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在内外困境中探索挣扎,思想界与学术界也展开了几次大规模的论战。佛泉先生在《国闻周报》、《独立评论》以及《大公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化政治时评,参与了民主与独裁、中国本位文化等多次重要的论战。赴台后,佛泉先生曾参与创办50年代台湾最重要的异议刊物《自由中国》月刊,也是东吴大学在台复校的首位政治学系主任(1954-1958) . “雷震案”发生后,形势丕变,士林噤口。佛泉先生受富尔伯莱特基金会资助,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研究,后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亦称卑诗大学),有英文著作行世。他提出的“不可出让的权利”以及《自由与人权》巨著的完成,可以说是汉语世界中,写作最早,也最有系统地探讨人权思想及观念,堪称是人权思想与观念研究的巨擘。尤其《自由与人权》早已成为研究人权思想的重要参考书籍,对人权思想与观念的传播具有相当大的贡献。 编者说明 自由与权利: 宪政的中国言说 二 佛泉先生早期著作以政论时评为主,《民主与选举》、《无法出让的权利》及《主权之谜...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篇 宪政与时局

第一章

中国教育基本问题--读国联教育专家之

  《中国教育改造》书后(4)

论国民政治负担(12)

民元以来我国在政制上的传统错误(22)

批评宪法草案以前(35)第二章

建国与政制问题(52)

宪草修正案中之中央体制(61)

训政与专政--答林炳康先生(69)

邦国主义的检讨(75)

邦国主义的检讨(续)(85)第三章

考铨制度亟应树立(96)

论自由(109)

关于整个教育目标问题(122)

西化问题之批判(132)

考铨制度与行政效率(142)

个人自由与社会统制(152)

西化问题的尾声(166) 目录  自由与权利: 宪政的中国言说 第四章

论统制之宜审慎(173)

政治改造的途径(182)

几点批评与建议--再谈政治改造问题(195)

民治“气质”之养成(202)第五章

整个教育目标之确定(211)

“民族主义”需要重新阐释(存目)(219)

学生与政治(220)

国难教育与教育目标(226)第六章

周著《国家论》(书评)(233)

关于国民大会(238)

政治现状如何打开?(245)

今后之中央政治(252)

从立宪谈到社会改造(257)第七章

我们对于政治应取的态度(263)

国人与时局(267)

谈妇女竞选(271)

今后政治之展望(274)

义务教育与民族力量(279)

我们要回到北方来!(283)第八章

从政治观点论我国教育问题(288)

我们究竟要甚么样的宪法(292)

我们要怎样开始宪政(296)

我们为甚么要说长道短(302)

我们没有第二条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