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教师样书申请地址: http://www.tup.com.cn/excel/applybook.aspx?subpress=2 配套资源及相关解压密码申请地址: http://www.tup.com.cn/excel/applypt.aspx?subpress=2 客服电话:010-62770175-4251/4 客服QQ:1737781562、200595764

作者:胡宁、陈志恒

丛书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类专业规划教材

定价:3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46411

出版日期:2011.06.01

印刷日期:2011.06.07

图书责编:刘翰鹏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注意理论严谨性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内容的通俗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结构上分为汽车发动机性能、汽车性能和汽车使用技术三大部分,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基础、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提高途径、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及换气过程、发动机混合气的形成及燃烧过程、发动机性能试验、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能、汽车的制动性能、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汽车的通过性能、汽车使用性能指标和技术状况、汽车的使用及维护、汽车在特殊工况下的使用等。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编写,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院校汽车类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资料。

在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汽车运用领域第一线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满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汽车运用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结合作者长期从事汽车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在分析岗位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结构做了适当的调整,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便于理解相关技术,对知识的导入和衔接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同时,在兼顾理论严谨性的前提下,尽量体现内容描述上的通俗性。 全书以介绍发动机性能、汽车性能和汽车使用技术为主线,着重揭示汽车运用中的内在规律,以及各种性能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关汽车性能测试和试验技术,以期望能够使读者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深刻地理解汽车产品的本质规律。对汽车性能有比较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是从事现代汽车服务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书共14章,第1~5章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陈志恒编写,第6~8章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胡加编写,第9~14章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胡宁编写。全书由胡宁统稿。 作者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著述文献,褚觉熙、周忠义和李农等为全书的编写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向有关作者和文献提供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见谅和批评指正。 作者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篇汽车发动机性能

第1章工程热力学基础

1.1概述

1.2气体的热力性质

1.2.1基本概念

1.2.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2.3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1.3热力学第一定律

1.3.1内能

1.3.2工质在热力平衡过程中所做的功

1.3.3热力学第一定律

1.4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1.4.1定容过程

1.4.2定压过程

1.4.3定温过程

1.4.4绝热过程

1.4.5多变过程

1.5热力学第二定律

1.5.1正向循环及热效率

1.5.2卡诺循环

1.5.3热力学第二定律

小结

思考与练习1

第2章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提高途径

2.1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1.1发动机示功图的基本形式

2.1.2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2.2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途径

小结

思考与练习2

第3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及换气过程

3.1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3.2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3.2.1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3.2.2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异

3.3发动机运转过程的机械损失

3.3.1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构成

3.3.2影响机械损失的因素

3.4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4.1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4.2四冲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小结

思考与练习3

第4章发动机混合气的形成及燃烧过程

4.1汽油机燃料的使用特性及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