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证了法经济学范式。通过对“法—经济”互动共生关系学说史的研究,阐述了法经济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及其意义,总结了法经济学范式的一系列基本假设、范畴、定理、价值、方法,透彻地分析了法律成本效益论、法律市场论、法律供求论和法律均衡论等基础理论。本书坚持法经济学与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既深入探究法经济学范式的本体内涵、结构关系,又将法经济学相关原理应用到各个部门法和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治环节之中,并展开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卓有价值和启发的改革建言。 本书适合法律与经济管理实务人员、高等院校法律类、经济类和管理类的研究生、本科生阅读。
把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置于“事实和规范”之间,置于社会历史条件的总体框架之中,结合对特定时代人们信奉或者认可的法律价值观的考察,从法律与经济互动的视角来理解法律规则和法律秩序的真实意义,进而研究其与我们当下生活的世界的关联,探索法律形成、运作和发展创新的内在规律,一向是社会科学的关注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根本特色,更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法学研究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历史发展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最能满足人们,自然首先是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阶层为主导的那些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的观念、措施认为是正义的、公平的,是权利(Right即“对”的)。总的看,人们倾向于把对该社会的衣、食、住、行最有效益的观念和措施认为是正义的、公平的。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倾向于把最有效益的观念、制度,确认为正义的、公平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近几十年兴起的西方法经济学或法的经济分析理论实际上也应用了这样的基本思路。不过,现代西方法经济学抛弃了马、恩运用这一方法得出的关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结论,特别是避而不谈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性,而只是在具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运用经济学的新成就丰富了研究内容。西方法经济学各学派,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那种生产方式下形成的人性为前提和出发点,来提出并解决公平与效益的问题的,其具体的研究方法确有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成分,并且对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颇有成效。 我以为,法经济学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它十分强调法与经济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一般哲学联系,它更着重从分...
第一节学 科 基 础1
一、 法经济学概述1
二、 法经济学范畴9
第二节学 科 发 展15
一、 法经济学的创立阶段16
二、 法经济学的扩张发展阶段20
三、 法经济学的多元分化阶段26
第三节研究价值与框架设计32
一、 研究价值32
二、 框架设计36
第二章“法—经济”互动共生的分析史42
第一节法经济学产生条件的法学史回顾43
一、 古代“法—经济”关系相关论述及其实践概观43
二、 西方法律思想史三大流派的基本观点47
三、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54
四、 现当代法学思想中的“法—经济”观点57
第二节法经济学产生条件的经济学说史回顾62
一、 斯密古典经济学与经济分析方法62
二、 西方现代经济学对法经济学的知识滋养69
第三节当代法经济学的理论流派86
一、 基于学术传统形成的理论流派86
二、 基于研究视角形成的理论流派101
三、 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法经济学106
四、 结论总是走在历史之中和逻辑之后118
第一编基本原理
第三章法经济学范式的确立122
第一节“范式”概说123
一、 “范式”的内涵123
二、 范式的学术功能126
三、 范式的外部关系130
四、 范式的构成因素和真理性评判131
第二节法学研究范式的分类133
一、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范式和历史唯心主义法学范式133
二、 应然型法学范式和实然型法学范式138
三、 概念法学范式和经验法学范式141
四、 建构论法学范式和进化论法学范式143
第三节法经济学范式的确立145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