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

作者:段学花、王兆印、徐梦珍

丛书名:水利学科学术著作丛书

定价:90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18609

出版日期:2010.08.01

印刷日期:2010.07.16

图书责编:张占奎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功能、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以及常用的河流生态评价 方法,总结了我国河流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河流综合治理的原则;详细介绍了底栖动物的生态学 作用、常见底栖动物群及其生活习性, 以及影响底栖动物的主要环境因素; 探讨了河床演变、河床底 质、水质污染和生物栖息地连通性等生态条件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提出了生物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以 底栖动物为指示物种对东江水生态进行评价并提出受损河段的生态修复方法。本书也介绍了常用的底 栖动物采样方法和鉴定方法, 并结合国外报道的底栖动物类群资料和作者在我国河流湖泊中采集到的 底栖动物样本,给出了底栖动物常见科属鉴定图谱。 本书可作为河流生态学、水利学及水生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和高校学生的参考书籍或工 具书。

河流系统是大尺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生物栖息地、传输带、过滤带、隔 离带、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源与汇等六项功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土地利用、农林业活 动、城市化和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施加了大量生态压力,加速了不同时间 尺度内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的演进,打破了河流的自然生态过程及其动态平 衡,改变了河流的水沙传输特性、滨岸植被演替进程、河床冲淤过程和河流形态等生态条件, 造成了河边植被的损失、生物栖息地的隔离和丧失、外来物种的增加和本地生物群落的退 化,使得生物多样性骤减,河流生态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河流的诸多服务功能也逐渐被削弱。 河流生态评价与修复方略研究已成为水利学家和生态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河流生态评 价中,生物评价和监测手段具有化学评价和监测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得到广泛应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状态进行完全测量,甚至对河流系统内存在的所有物 种进行一次完整的普查都不现实。因此,选择良好的指示物种对河流系统生态状况进行评 价成了有效可行的办法。指示物种可以表征环境特征或环境质量,起到一种“预警”的作用, 可用来预测环境污染、种群发展趋势和生物栖息地的质量。利用指示物种对河流生态进行 快速生物评价的方法因其快捷、准确、简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常用的指示物种包括着生藻类、鱼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本书简称底栖动物)等。 其中,底栖动物具有藻类和鱼类的优点,应用最广泛。欧洲上百种生物评价方法中有2/3 是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底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生态 优势和极其重...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前言…………………………………………………………………………………………… Ⅰ 

第1 章指示物种与生态评价 

………………………………………………………………… 1 

1.1 河流生态 …………………………………………………………………………… 1 

1.1.1 河流生态系统概念 ………………………………………………………… 1 

1.1.2 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 ……………………………………………………… 2 

1.1.3 我国河流的生态问题 ……………………………………………………… 3 

1.1.4 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原则 ……………………………………………… 6 

1.2 指示物种 ………………………………………………………………………… 12 

1.2.1 指示物种的定义 ………………………………………………………… 12 

1.2.2 常用指示物种及生态学作用 …………………………………………… 13 

1.3 河流生态评价方法 ……………………………………………………………… 15 

1.3.1 河流生态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 15 

1.3.2 生物指标 ………………………………………………………………… 17 

本章参考文献 …………………………………………………………………………… 22 

第2 章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 24 

2.1 定义及生态学作用 ……………………………………………………………… 24 

2.2 底栖动物介绍...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