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149元
印次:1-7
ISBN:9787302256854
出版日期:2011.07.01
印刷日期:2022.10.12
图书责编:张阳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即中册)一共精选了118处较为重要而完整的古建筑,图文并茂地介绍其特点和艺术成就,另外还选择了39处古建筑列表注明其地址和保存状况。本书所涉及的历史建筑种类繁多,价值极高,即便与二环路以内的古迹相比也毫不逊色,尤其是海淀区的历史建筑,围绕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群落“三山五园”展开,可谓北京古建筑在明清北京城之外的又一大中心;加上这些古建筑与北京西北郊的山山水水相互交融,更加充满了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王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外聘教师,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顾问。200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后,师从吴良镛院士,从事北京城市规划设计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对老北京的古建筑怀有深厚感情。曾撰写博士论文《北京城市美学研究》,发表多篇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学术论文如《〈康熙南巡图〉中的清代北京中轴线意象》、《传统北京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原则》、《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意义和意境追求》等,此外还参与编写《巍巍古都》一书的北京一章,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测绘大量北京胡同、四合院,抢救历史文化遗产。 胡介中,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建筑学系,因父亲桌前的一枚篆刻方印对古代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2004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师从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喜爱阅读与平面设计,对老北京的古建筑怀有深厚感情。攻读硕士期间,走访京城大街小巷,搜集、阅读大量北京史料文献,完成学位论文《清代北京城内衙署建筑之规模与空间布局探索》。曾发表《清代北京衙署建筑基址规模之探讨》、《试析古代都城中衙署建筑的分布特征》、《试析明初三都衙署建筑制度之因袭与布局特点》等相关文章。 李路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200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后,师从傅熹年院士、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喜欢旅行和摄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怀有深厚感情。曾发表《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历史研究》、《北京城市历史要素的图像分析与北京旧城保护》、《书评:〈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等文章,并参与测绘故宫太和门区建筑群、西城区四合院等历史建筑。攻读博士期间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法式制度,撰写论文《〈营造法式〉彩画研究》。 袁琳,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1年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就读本科,2005年师从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博士论文方向为宋代官署建筑研究,发表《南宋江南地区府州治所的规模和布局之初探》、《南宋建康府府廨建筑复原研究及基址规模探讨》等相关论文于会议和汇刊。
前 言 《北京古建筑地图》的内容以1949年之前建成、现在保存完好且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为主,也记录了近年拆除或重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历史建筑。全书原计划分作上、下两册,后来随着编写工作的进展,最终确定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已于2009年5月出版,该书所收录的范围是现在的二环路以内亦即明清北京城墙以内的历史建筑。本书(即中册)则介绍邻近二环路各区(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城区 * 在二环路以外的部分,以及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的历史建筑。下册则接着介绍门头沟、昌平、顺义、通州、大兴、房山、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较远区县的历史建筑,并且还专门介绍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在北京的部分。 《北京古建筑地图》上、中、下三册书的介绍范围实际上是由北京的中心区域逐渐向外围扩展,希望为读者了解和探访北京为数众多的古建筑提供一个由内及外、层次清晰的框架。相比上册,中、下两册介绍的都是明清北京城郊外的古建筑,因此编者无论是在正文编写还是地图绘制的工作中,都尽量强调了中、下两册的连贯性:例如中、下两册古建筑分片索引的序号是连续的;并且中册开篇以“京郊古建筑概览”一文作为中、下两册内容的总纲,同时也与上册的“北京古城史略”一文相呼应。 本书(即中册)一共精选了118处较为重要而完整的古建筑,图文并茂地介绍其特点和艺术成就,另外还选择了39处古建筑列表注明其地址和保存状况。本书所涉及的历史建筑种类繁多,价值极高,即便与二环路以内的古迹相比也毫不逊色,尤其是海淀区的历史建筑,围绕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群落“三山五园”展开,可谓北京古建筑在明清北京城之外的又一大中心;加上这些古建筑与北...
分片索引
交通简图
京郊古建筑概览
古建筑分片导览
【1】城四区(二环路以外)
城四区(二环路以外)概述 / 1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 / 2地坛 / 3东外清真寺(察慈清真寺)/ 4白云观 / 5月坛 / 6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 7马尾沟教堂 / 8清农事试验场旧址 /9乐善园建筑遗存 / 10陆谟克堂 / 11西城区百万庄路8号墓园石刻 / 12平绥西直门车站旧址 / 13天宁寺塔 / 14金中都太液池遗址 / 15金中都宫殿区遗址 / 16安乐禅林
【2】海淀区(南部)
海淀区(南部)概述 / 1大慧寺 / 2齐白石墓 / 3法华寺 / 4广仁宫(西顶)/ 5立马关帝庙 / 6万寿寺 / 7广源闸及龙王庙 / 8紫竹院行宫 / 9正觉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 / 10高梁桥 / 11白塔庵塔 / 12慈寿寺塔(玲珑塔) / 13恩济庄关帝庙 / 14摩诃庵 / 15定慧寺 / 16钓鱼台与养源斋
【3】海淀区(中部)
海淀区(中部)概述 / 1卧佛寺(十方普觉寺) / 2樱桃沟(退谷、水尽头)/
3梁启超墓 / 4孙传芳墓 / 5张绍曾墓 / 6清代碉楼 / 7景泰陵 / 8 碧云寺 / 9静宜园(香山) / 10静明园(玉泉山) / 11颐和园 / 12圆明园遗址 / 13恩佑寺与恩慕寺山门(畅春园遗迹) / 14双清别墅 / 15团城、健锐营演武厅 /16旭华之阁及松堂 /17普庵塔 / 18妙云寺 / 19北坞金山寺及戏楼 / 20西禅寺 /21升平署 / 22达园 / 23承泽园 / 24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 25未名湖燕园建筑...
《北京古建筑地图》套装(全三册)在大量一手研究资料基础上,分区片介绍古都北京保留至今的珍贵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艺术成就,论述详尽生动,图片丰富,开本小巧便携,装帧精美,是了解北京古代建筑的极佳读本。可以作为案头收藏,又可以作为导游手册,也可以作为研究北京城市、建筑的参考资料。特别重要的是,在迅速变迁中的北京城,今天我们手中活生生的“地图”,可能就是明天绝版的历史。
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避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以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渐减杀。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它却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这是珍护我国可贵文物的一种神圣义务。
——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