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88947
出版日期:2012.07.01
印刷日期:2012.07.17
图书责编:陈莉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在20多年时间里已出至第5版,惠及数以万计的读者,是传播研究方法的一本经典读物。全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全书不是就统计论统计,而是侧重于统计数据的解读,这正是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的。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形成批判性的统计思维模式。因为无论读者有没有统计学基础,定量研究背后的逻辑是不难理解的,本书正是要展示数据背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的另一特色是系统全面,从描述统计到推断统计、从测量层次到相关分析、从统计分布到时间序列分析等等无所不包,堪称为一本简易的指南性读物。最后,本书列举的案例均来自传播学和教育学,针对性强。 本书适用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初级读者,包括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和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你对统计数据心存畏惧,但又想阅读、从事定量研究,那么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成为更好的传播学定量文献读者。
【作者简介】Ken Dancyger,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教授,曾任电影电视系本科课程负责人。写过多本广播电视写作、编辑、制作方面的书。在北美、欧、亚等地举办写作讲座。 【译者简介】吴文汐,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主讲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研究等课程,曾参与教育部课题以及多项横向课题,并于《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电视研究》、《新闻与写作》等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多篇。
第5版序言 在本书第5版中,我增加了一个新的章节,“剪辑的目标”(The Goals of Editing)。 从第1版到第4版,这本书已经成为一部剪辑史,也是一本关于不同类型片(比如纪录片)、不同类型片段(包括动作、对白、喜剧等)的理论与实践的书。在这期间,我在纽约大学以及海外工作坊的学生们提醒了我所忽略的基础,即剪辑目的。我为《电影爱好者》(Cineaste)写的一篇文章《剪辑的潜台词》(Editing for Subtext)主要探讨的就是剪辑目的,这一主题在我的演讲中有谈及,但本书前几版均未有涉及。因此,在第5版中,我集中讨论了剪辑的目标,来突出其在剪辑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新的章节包括叙事明晰性、戏剧性的强调,潜台词、审美等剪辑目标。所有的章节都从案例研究的路径来阐释这些目标。 这些目标隐藏在剪辑历史的演化背后,使得速度(pace)、并列镜头(juxtaposition)以及从特写(close-up)到跳格剪辑(jump cutting)等特定剪辑策略的使用更加明确。尽管对于一部影片如何剪辑有着独特的趋势和风格,然而根本的目标是一样的——用最能表达创作者剪辑意图的方式,将观众带入或带出一段叙事、纪录片或探索性叙事。这是为什么这个新的章节在本书的修订中如此重要。新版让读者重新关注什么才是剪辑能够而且应该实现的。 在原版的基础上,新版还增加了一些近些年影片的例子来更新有关速度、目标以及动作、对白、喜剧片段的剪辑方法的有关章节。 我为第5版的这些变化感到高兴,希望你们也跟我一样。 内容介绍 自卡雷尔·雷兹(Karel Reisz)与英国一个电影学术委员会合作出...
第一部分 电影剪辑史 1
第1章 无声电影时代 2
埃德温·鲍特:电影连贯性的开始 3
D.W.格里菲斯:戏剧结构 4
国际视角 11
伍瑟沃罗德·I.普多夫金:结构性剪辑与高度真实 11
谢尔盖·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 14
长度蒙太奇 15
节奏蒙太奇 16
音调蒙太奇 18
协调蒙太奇 20
理性蒙太奇 20
爱森斯坦:理论家与美学家 20
狄加·维尔托夫:现实主义的实验 21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视觉联想剪辑 23
路易斯·布努埃尔:视觉非连续性 24
结论 28
第2章 早期有声电影 30
技术上的局限性 30
科技进步 31
声音相关理论问题 32
早期声音实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讹诈》 33
声音、时间和地点:弗里茨·朗的《杀手就是M》 35
声音的力度:鲁本·马摩里安的《欢呼》 38
结论 40
第3章 纪录片的影响 41
社会思想 42
罗伯特·弗拉哈迪与《亚兰岛人》 42
巴索·莱特与《夜邮》 44
帕尔·罗伦兹和《开垦平原的犁》 46
艺术和文化思想 46
莱尼·里芬斯塔尔和《奥林匹亚》 47
W.S.范·戴克和《城市》 48
战争和社会观点 50
弗兰克·卡普拉与《我们为何而战》 50
汉弗莱·詹宁斯和《给提摩西的日记》 52
结论 53
第4章 流行艺术的影响 54
杂耍表演 54
音乐剧 57
戏剧 58
广播 59
第5章 从剪辑师到导演 63
罗伯特·怀斯 64
《出卖皮肉的人》 66
《我要活下去!》 67
《西区故事》 69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