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拿下高考数学选择题、填空题(文科版)

作者:张永辉

丛书名:洞穿高考数学辅导丛书

定价:28元

印次:1-2

ISBN:9787302342618

出版日期:2014.01.01

印刷日期:2014.02.21

图书责编:杜春杰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30分钟拿下高考数学选择题、填空题》是为快速提高考生的高考数学解题水平和技巧而编写的高考第二轮复习用书,可与第一阶段复习用书《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文科版)》配套使用。本书根据高考数学复习大纲(或考试说明)以及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和模拟题,归纳、总结出高考数学选择题、填空题的考点,遴选出最能代表该考点的试题,并高度概括该考点的通解通法与特殊技巧。本书不仅可以提高考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考生们洞察试题变异的能力。本书通过方法篇、题组篇与实战篇的训练,能让考生在考场高效地解答选择题、填空题。本书适合高中师生参考使用。

在数学基础方面具有坚实的功底,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善于数学分析和建模。能融会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对高考数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在教学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给学生以启发,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气氛活泼幽默,具有激情和感染力!数学研究方面,在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同时对高考数学的试题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和分析,对2012年北京高考数学试题分析精准并命中多道试题的方向.著有《新编中学数学解题方法全书—高考复习卷》《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30分钟拿下高考数学选择题、填空题》《洞穿高考-数学解答题核心题型》《高考数学核心题型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证明题、综合解题方题的法与技巧》《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多本作品.全身心专注于数学研究和教学.�

高考数学选择题、填空题在全国卷和各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中所占分数的比重是比较大的(46.7%),在短时间(30~45分钟)内准确无误地解答这两类题是数学考高分的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赢得时间,取得考试成功,我们编写了至今市面上还没有的这样一本辅导书,相信本书对开拓思路、启迪思维、提高应试技巧等诸方面,将起到良师益友的作用. 本书特点: (1)介绍了我们在长期教学、高考辅导中归纳、总结出的解选择题、填空题的六种方法和技巧. (2)根据高考数学复习大纲(或考试说明)以及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和模拟题,归纳总结出高考数学选择题、填空题的常考题型,并高度概括该题型的通解通法与特殊技巧.在例题的选取上我们反复琢磨,从题库中遴选出最能代表该题型的试题.例题的解答有四部分:分析,解析,评注,变式.目的在于:不仅提高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初步学会洞察题型变异的能力.变式试题,不是简单地修改题目的已知条件,而是从本质上探究试题内在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我们精心研发了30套选择、填空题的限时训练,能够让考生最大限度地训练并提高做选择题、填空题的能力. 书中的不足之处,恳请数学同仁及广大考生指正.                            张永辉 2013年10月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部分 方法篇…………………………………………1

 方法一 推演法…………………………………………1

 方法二 图像法…………………………………………3

 方法三 构造法…………………………………………6

 方法四 特例法…………………………………………8

 方法五 排除法………………………………………11

 方法六 信息迁移法…………………………………13

第二部分 题组篇………………………………………17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7

 第二章 函数…………………………………………19

 第三章 导数…………………………………………26

 第四章 三角函数……………………………………30

 第五章 平面向量……………………………………34

 第六章 数列…………………………………………37

 第七章 不等式………………………………………40

 第八章 立体几何……………………………………45

 第九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50

 第十章 圆锥曲线……………………………………52

 第十一章 算法………………………………………54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56

 第十三章 推理证明…………………………………58

 第十四章 复数………………………………………59

第三部分 实战篇………………………………………61

 限时训练(一)…………………………………………61

 限时训练(二)…………………………………………62

 限时训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