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格雷戈尔· 海斯勒 著 黄一凯 张弛 译
定价:1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64297
出版日期:2017.04.01
印刷日期:2017.03.17
图书责编:王琳
图书分类:零售
世界ding级人像摄影大师格雷戈尔?海斯勒(Gregory Heisler),是美国多任总统首选的御用摄影师,他为《时代》杂志拍摄了70余幅封面肖像,含历年“年度时代人物”在内。本书是他的首部著作,读者在欣赏这位摄影大师精彩绝伦的50幅杰作的同时,还能了解到他的摄影哲学与智慧。 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职业摄影师,无论你有多少摄影经验、水平如何,对于所有热爱摄影的人都会陶醉于本书中传奇人像摄影大师格雷戈尔?海斯勒震动人心、引人入胜的精选佳作与他镜头背后的惊人洞察力。你将从书中学到以前难以想象的绝技,并在实战中领略到这位影坛巨匠深厚造诣。
格雷戈尔·海斯勒被誉为拥有“艺术家的眼睛,科学家的智慧,记者的内心”。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敏锐的临场反应,他为美国《时代》周刊拍摄了70余幅封面人像, 其中部分作品被美国国家肖像画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永久收藏,获得美国媒体摄影学会年度企业摄影师大奖、莱卡勋章卓越奖、世界图片大奖、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大奖等众多奖项。
前言 “一笔接着一笔”:这是用来形容油画里湿画法的一句话..画家需要仔细地挑选材料工具、安排好作画次 序,才能够保证创作的激情不被打断。 —杰弗里·卡尔 《湿画法:传统绘画艺术指南》 摄影没有“一笔接着一笔”的机会,摄影只有唯一的一笔。这正是肖像摄影的本质。发生在镜头前的一切, 都会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也只有发生在镜头前的一切,会被记录下来。在曝光的那一瞬间,摄影师必须全神贯 注。所有的前期规划、临场发挥、技术实力、知识储备,还有你和被摄对象之间或有或无的信任与融洽,都会被 永远凝固在画面中。这就好像是面试,只不过没有第二次机会。这是一个典型的左右脑斗争:时而临场发挥压过 了精心安排,时而理性思考压过了激情迸发。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拍好了满心欢喜,拍砸了痛不欲生。 肖像的类型很多。有些重在瞬间的姿态,有些重在动作的寓意;有些重在人物的外表,有些重在内心的情 绪—理查德·阿佛顿一直坚持自己最喜欢拍摄的就是外在,认为这才是最吸引他的部分。还有一些肖像照,并 不注重于挖掘人物性格,而是注重于塑造。这类作品并不依靠于被摄对象的表现,而是更加依靠于布景、灯光和 画面构图表达一种感觉。如果被摄对象或者摄影师在拍摄现场的状态不够理想,这也许是一种更合适的做法。这 时,肖像拍摄就变成了一场围绕被摄对象展开的智力游戏。 距离是肖像拍摄时非常有趣的因素,它就像是双刃剑,或是用亲密感填充的气泡。我们希望这个泡泡大一 些,但是又害怕它炸开。如果我们距离被摄对象太远,那么就失去了与他们的联系;如果距离太近,又可能让他 们感到不安。同时这还涉及画面尺...
1 路易斯·萨里亚······2
2 拳王阿里······8
3 罗恩·图尔考特······11
4 O. J. 辛普森······15
5 卡尔·刘易斯······20
6 格雷格·洛加尼斯······22
7 沙奎尔·奥尼尔······27
8 丹尼·德维托······31
9 艾德·哈里斯······36
10 阿尔·帕西诺······39
11 休·格兰特······42
12 丽芙·泰勒······47
13 蒂姆·伯顿······51
14 连姆·尼森······55
15 奥兰多·迪亚兹-阿兹库······59
16 比尔·布拉斯······63
17 李·艾科卡······67
18 莱斯特·布朗······71
19 阿诺德·纽曼······75
20 丹尼尔·布吕德······78
21 葛培理······83
22 库硕科·跋库拉仁波切······87
23 琼尼·米歇尔······91
24 皮特·西格尔······95
25 摩根·塞克斯顿······99
26 赫曼·肖······103
27 阿朗佐·莫宁······107
28 巴里·邦兹······111
29 迈克尔·菲尔普斯······115
30 泰格·伍兹······119
31 戴尔·厄恩哈特······124
32 乔治·H. W. 布什······127
33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131
34 亚西尔·阿拉法特······134
35 约翰·格伦······139
36 迈克尔·R. 布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