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63835
出版日期:2014.06.01
印刷日期:2014.06.09
图书责编:刘晶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按照经济法学理论的框架和现行经济法体系,并参考《司法部司法考试大纲》撰写。以现行经济法理论通说为基点,注意介绍法学界较有影响的理论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吸纳最新颁布的经济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内容;重点突出司法考试与课堂教学所关注的重点;每章有本章导读,提炼出重要内容;并附有拓展阅读,供有兴趣的读者深入学习。
孟庆瑜,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负责人,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法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经济法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近10项,出版《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基于经济法的研究视野》(法律出版社)、《自然资源法基本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经济法理论、实践与创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在《人民日报》、《现代法学》、《法律科学》等国家权威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
孟庆瑜,男,1973年8月出生,河北阜平人,法学博士,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长期从事经济法、环境资源法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分配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等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出版《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基于经济法的研究视野》《自然资源法基本问题研究》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在《人民日报》《现代法学》《法律科学》等国家权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一、 正确认识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1
二、 学习经济法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问题3
三、 关于本书体系安排的几点说明4
第一编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6
第一节经济法的兴起6
一、 国家基于市场失灵而干预经济关系是经济法兴起的决定性
因素7
二、 社会利益的独立和社会本位观的形成是经济法兴起的基本
利益诉求8
三、 传统法律部门应对法律社会化的功能局限是经济法兴起的
法律前提9
四、 政府失灵和政府干预的法治化是经济法兴起的政治条件10
第二节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2
一、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变迁12
二、 经济法的概念界定15
三、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7
第三节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19
一、 经济法的地位19
二、 经济法的体系24
第二章经济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28
第一节经济法的理念28
一、 经济法理念的含义和功能28
二、 经济法理念的构成及其逻辑29
第二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1
一、 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不同认识32
二、 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主要依据35
三、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体系36
第三章经济法的主体与行为43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43
一、 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和特征43
二、 经济法主体的类型化分析47
三、 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52
四、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53
第二节经济法行为57
一、 经济法行为的概念界定57
二、 经济法行为的类型化分析59
第四章经济法的责任与实施62
第一节 经济法的责任62
一、 经济法责任的概念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