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
本书主要讲述水力学基础知识,兼顾新形势和新要求,与工程技术结合紧密。

作者:张莉莉、王峰 等

丛书名: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定价:4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411031

出版日期:2015.09.01

印刷日期:2021.01.19

图书责编:秦娜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考虑满足其他专业教学要求而编写的流体力学课程通用教材。 全书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基础,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等11章内容。本书理论阐述简明严谨,便于教学。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选讲。 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流体力学(水力学)教材,也可作为注册结构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流体力学考试参考书。

张莉莉 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硕士。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力学、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编和参编了3本《水力学》、《流体力学》教材;编写的多媒体课件曾获全国土木工程学会课件大奖;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相关的国家级课题2项、省市级获奖课题2项、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了《工作开始:给排水设计与施工》、《建筑给排水》、《土木工程概论》、《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读》等多部工具书。�

流体力学是许多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书就是在满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基本要求而编写的流体力学课程通用教材,也可作为注册结构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流体力学考试参考书。 全书共分11章,包括: 绪论 ,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基础,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孔口、管嘴和管路流动,明渠均匀流,明渠非均匀流,堰流和闸孔出流,渗流。本书注重强化理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本书以不可压缩的流体为研究对象,加深和扩宽理论基础,应用流体基本方程分析流动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本书是编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精选和吸收国内外有关教材的优点,并适当加入学科新发展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理论内容阐述简明严谨。不同专业的教师可根据相关专业的具体要求将内容进行筛选,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和灵活性。书中各章均配有一定数量的典型例题、思考题和习题,并在书后附有部分习题答案。其中有很多习题,对于继续深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沈阳大学张莉莉、燕山大学王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陈健和河南城建学院虞婷婷共同编著完成,其中第1、6、8、9章由张莉莉编写; 第2、3、4、7章由王峰编写; 第5章由陈健编写; 第10、11章由沈阳大学张莉莉和虞婷婷编写; 全书由张莉莉统编定稿。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沈阳大学的大力支持,同时在全书的绘图和校阅中得到了赵佳利和乔蕊的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绪论

1.1流体力学及其任务

1.1.1流体力学研究的对象

1.1.2流体力学的发展

1.1.3流体力学的任务

1.2常用的流体力学模型

1.2.1流体的连续介质力学模型

1.2.2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

1.2.3理想流体力学模型

1.3分析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

1.4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1.4.1力的分析方法和力的分类

1.4.2质量力

1.4.3表面力

1.5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5.1惯性

1.5.2重力特性

1.5.3压缩性和膨胀性

1.5.4黏性

思考题和习题

第2章流体静力学

2.1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2.1.1静水压强的定义

2.1.2静水压强的特性

2.2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2.2.1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2.2.2流体平衡微分方程的积分

2.2.3等压面及其特性

2.3重力场中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2.3.1流体静压强的基本方程式

2.3.2压强的计算基准

2.3.3压强的度量单位

2.3.4压差计

2.4作用于平面的静水压力

2.4.1解析法

2.4.2图解法

2.5作用于曲面的静水压力

2.6作用在潜体和浮体上的静水压力

2.7流体的相对平衡

2.7.1等加速直线运动中流体的平衡

2.7.2等角速度旋转运动中流体的平衡

思考题和习题

第3章流体运动学

3.1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3.1...

本教材结合了编者近年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吸收国内外有关教材的优点,应用了已经成熟的近代数学方法;提升绪论的重要性,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注重物理阐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力学模型;注重研究方法的介绍和归纳,强化水力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并注重习题和例题的选择,侧重工程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