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赶超的熊彼特分析:知识、路径创新和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韩] 李根(Keun Lee) 著,于飞 陈劲 译

丛书名:清华创新经典丛书

定价:5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54540

出版日期:2016.10.01

印刷日期:2016.11.14

图书责编:高晓蔚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当前,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各国纷纷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并将其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于2006年提出自主创新的伟大战略,由此掀起了科技创新的发展热潮。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继续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创新的理论工作者,应积极贡献对创新的理论洞察与政策建议。 国际上,创新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之后逐步为各国经济、管理和政策研究者所重视。北美和欧洲国家拥有一批杰出的创新理论研究者,形成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为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美国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以及工学院为代表,在创新管理学、创新经济学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欧洲以英国苏塞克斯(Sussex)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等为代表,在创新经济学理论和创新政策研究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亚洲,韩国学者率先在技术学习和技术追赶方面取得了研究优势,日本学者则在知识创新、精益创新等方面颇有建树。近年来,印度学者在创新方面的研究同样令人瞩目,他们先后提出了原生态创新、朴素式创新、反向创新等新的创新理念,在创新研究方面独树一帜。

本书对韩国和中国台湾制造业得以显著发展的背景条件提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新观点。其论证详尽的理论要点是,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得以成功实现赶超的行业,都是在技术前沿正在经历转型的行业。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转型行业需要一套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技术、技能和能力,而行业技术的更迭削弱了之前工业领导国家的优势,并为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入这些行业提供了机会。李根教授的叙述与理论非常吸引人,也发人深省。理查德·纳尔逊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基于极具说服力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李根教授提出,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成功取决于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所实现的转型,该转型的关键是专注于以短周期技术为基础的行业,因为这类行业较少依赖现有的技术,从而使韩国和中国台湾能够利用新技术所创造的机会,后继有力地实现赶超。本书具有很大的原创性,对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任何关心如何帮助一个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读者,都应该认真阅读本书。林毅夫,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本书富有原创性。李根教授通过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相连的层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扩展了人们对经济赶超的理解,也强调了公共政策在实现赶超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了对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讨论,本书还涉及对尚未实现赶超的大型新兴国家的讨论,如印度和巴西,也介绍了中国得以持续实现追赶的经验。佛朗哥·麦乐博,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期刊编辑本书是有志于研究技术赶超的经济学者的必备读物。通过强调技术生命周期的长短,李根教授引人入胜地展示了企业和国家在实现赶超时的不同角色。约翰·坎特维尔,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期刊主编基于对技术变迁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一系列细致与创新的实证方法,本书提出了分析企业、产业和国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的一套精致理论。对于感兴趣了解经济发展过程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开创之作。张夏准(HaJoon Chang),剑桥大学教授Kicking Away the Ladder一书的作者本书通过对专利数据的分析,展示了韩国和中国台湾(有时也延伸至中国大陆)追求赶超的经验,其结论是成功的追赶策略需要努力获取针对性的知识,并且培养广泛的技术能力。本书强调,追赶需要正确的策略,即根据技术特点(如长周期技术与短周期技术)明智地选择哪些技术可以作为优先目标。对此,书中提出了实现赶超的高速、中速、低速三条道路。本书肯定会成为经济赶超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约翰·马修斯,麦考瑞大学教授Tiger Technology一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写作起源于我受到的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的资助。这项教育部的资助仅限于“明星”学者,要求受资助的学者作为独立作者在为期五年内撰写一本专著。在我得到这项任务之前,我和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主要是集中精力写期刊论文。虽然我之前出版过我的博士论文,但我一直觉得写好期刊论文比写书更重要。所以不用说,如果没有这项资助,我不会想到写一本书,这本书也就不会存在了。 不过,开始写书后我很快意识到了我之前想法的错误。编写这本个人专著,使我有机会将我分散在期刊上的想法综合在一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是韩国政府在教育领域的“产业政策”的结果。在经济赶超阶段,韩国产业政策的重点是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而现在韩国政府的重心放在了促进学术发展上。 虽然本书有以上的写作背景,以及其重点是关于经济赶超的讨论,但颇具讽刺的是,书中却很少讨论产业政策本身。我在书中避开产业政策的原因是,不少学者如HaJoon Chang(1994)和Alice Amsden(1989)已经讨论过东亚的产业政策。通过采用熊彼特的创新方法体系,本书侧重于从不同国家或世界部分地区的不同赶超经验中总结出一个更一般化的理论。在讨论为什么有些国家比别的国家更成功这个重要的问题时,这本书提出了几种关键的创新体系。 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技术的周期时间。技术的周期时间是指一项技术出现改变或被淘汰的速度,以及替代的新技术出现的速度和频率。本书表明,成功的经济体和企业往往专注于(或逐步迁入)基于短周期技术的行业。 技术后来者之所以能够进入这类技术领域并成为专家,是因为在短周期技术的行业现存的技术领先者的统治地位很可能被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所打乱...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部分概述与展望

第1章引言

1.1驱动本研究的问题: 如何维持赶超势头

1.2中等收入陷阱和持续赶超

1.3本书的论点: 专注于短周期技术

第2章知识是经济赶超的关键力量

2.1新熊彼特主义中有关经济赶超的观点

2.2知识和经济赶超: 概述关键因素

2.3测量赶超和数据

第二部分知识与经济赶超: 三个层面的实证研究

第3章知识与国家层面的赶超

3.1引言

3.2从国家创新体系到经济增长

3.3测量国家创新体系和特定的假设

3.4赶超型经济增长和未赶超型经济增长: 回归结果

3.5小结

第4章知识与行业层面的赶超: 亚洲与拉丁美洲的比较

ⅩⅧ

4.1引言

4.2理论框架和假设

4.3技术赶超的差异: 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

4.4模型的结构和结果

4.5总结

第5章知识与企业层面的赶超: 韩国公司与美国公司的比较

5.1简介

5.2理论框架和假设

5.3测量和数据

5.4知识和企业层面的绩效

5.5总结

第三部分理论构建: 如何逃脱增长的陷阱

第6章构建一个以知识为基础实现经济赶超的理论

6.1简介

6.2总结本书第二部分的发现

6.3专注于短周期技术以实现持续赶超

6.4技术转折点以及高端、中端、低端的发展道路

6.5从以贸易为主的专业化到技术专业化

6.6迂回、模仿和直接复制

第7章如何建立技术能力以进入短周期的技术领域

...

本书对韩国和中国台湾制造业得以显著发展的背景条件提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新观点。其论证详尽的理论要点是,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得以成功实现赶超的行业,都是在技术前沿正在经历转型的行业。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转型行业需要一套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技术、技能和能力,而行业技术的更迭削弱了之前工业领导国家的优势,并为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入这些行业提供了机会。李根教授的叙述与理论非常吸引人,也发人深省。
理查德·纳尔逊教授,哥伦比亚大学

基于极具说服力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李根教授提出,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成功取决于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所实现的转型,该转型的关键是专注于以短周期技术为基础的行业,因为这类行业较少依赖现有的技术,从而使韩国和中国台湾能够利用新技术所创造的机会,后继有力地实现赶超。本书具有很大的原创性,对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任何关心如何帮助一个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读者,都应该认真阅读本书。
林毅夫,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本书富有原创性。李根教授通过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相连的层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扩展了人们对经济赶超的理解,也强调了公共政策在实现赶超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了对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讨论,本书还涉及对尚未实现赶超的大型新兴国家的讨论,如印度和巴西,也介绍了中国得以持续实现追赶的经验。
佛朗哥·麦乐博,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期刊编辑

本书是有志于研究技术赶超的经济学者的必备读物。通过强调技术生命周期的长短,李根教授引人入胜地展示了企业和国家在实现赶超时的不同角色。
约翰·坎特维尔,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期刊主编

基于对技术变迁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一系列细致与创新的实证方法,本书提出了分析企业、产业和国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的一套精致理论。对于感兴趣了解经济发展过程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开创之作。
张夏准(HaJoon Chang),剑桥大学教授

Kicking Away the Ladder一书的作者

本书通过对专利数据的分析,展示了韩国和中国台湾(有时也延伸至中国大陆)追求赶超的经验,其结论是成功的追赶策略需要努力获取针对性的知识,并且培养广泛的技术能力。本书强调,追赶需要正确的策略,即根据技术特点(如长周期技术与短周期技术)明智地选择哪些技术可以作为优先目标。对此,书中提出了实现赶超的高速、中速、低速三条道路。本书肯定会成为经济赶超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
约翰·马修斯,麦考瑞大学教授

Tiger Technology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