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8元
印次:1-2
ISBN:9787302419143
出版日期:2016.01.01
印刷日期:2020.01.07
图书责编:桑任松
图书分类:教材
武术作为国粹文化,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实现自我更新,方能显示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从而焕发青春气息。本书通过考察和分析武术文化在当代的发展现状、武术文化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熔融渗透、武术文化存在的形式和社会基础、武术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技法等内容,旨在解读武术文化在当代应具有的“文化力”。并通过“化育强国”背景下的武术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分析,确立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文化担当和历史责任。 本书通俗易读、考察面广,可作为学习中华武术文化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了解中华武术文化的科普读本。
支川,江苏沭阳人。硕士,副教授,现就职于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与表演系。近年来发表专业文章十余篇,EI论文二篇,参编教材二部,发表专著一部,主研与参研课题多项。
前 言 中华武术是中国的“国宝”、“国粹”。武术产生于生存斗争的需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从单纯的技击术熔融了极其丰富和内蕴深刻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它从军旅走向民间,又成为一种社会生存的技能和手段,如游侠、剑客、打拳卖艺,保镖护院等。随着现代兵器的出现与发展,武术的冷兵器技击功能严重萎缩,退化到了几乎无用武之地的地步。尽管武术从发生之时就具有健身价值,然而进入体育领域却是近代的事,在西方体育的影响和裹挟下,武术成为民族体育的一种形式进入了学校、社会和竞技场。虽然武术运动对于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然于当代各种简单易行、方便且富有乐趣的健身活动项目相比,其优势已明显削弱,这在青少年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 研究和弘扬国学,避免“去中国化”文化危机,挖掘传统文化适应当代的先进性内核,是中国文化研究的当代热点。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恰当其时也重新回到学者们的视野。在此我想引入费孝通先生在《文化与文化自觉》中一段话——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的方向,不带有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但同时也不主张“西化”或“全面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据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决定取舍;其次是理解所接触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吸收。各种文化都自觉之后,这个文化多元的世界才能在相互融合中出现一...
第一章 中华武术概述 1
第一节 武术的概念及其历史源流 1
一、武术的名称演变及其概念含义 1
二、武术的历史源流 6
第二节 武术的特点和分类 15
一、武术的特点 15
二、武术的分类 19
第三节 武术的历史地位与功能价值 32
第四节 冷兵器的历史辉煌与当代的发展现状 34
一、冷兵器的辉煌时代 34
二、冷兵器的继续发展与衰落 36
三、冷兵器的发展现状 39
第二章 文化语境下武术价值探索 41
第一节 武术文化概念 41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41
二、中华武术文化的概念 44
三、武术文化的特色 45
第二节 武术文化价值转变的历史必然 47
一、武术技术体制改革 48
二、学校武术教育转变 50
第三节 武术文化当代资源挖掘 52
一、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武术文化的挖掘 52
二、非物质遗产视角下武术文化的挖掘 55
三、武术文化多元化的挖掘 58
第三章 武术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的熔融 63
第一节 中华武术文化与古代哲学 63
一、武术文化与《易经》 63
二、武术文化与道家思想 65
三、武术与儒家文化 67
四、太极与太极拳 70
第二节 中华武术文化与民俗文化 71
一、花会 72
二、英歌 73
三、民间杂技 73
第三节 中华武术文化与宗教文化 76
第四节 中华武术文化与戏曲文化 77
第五节 中华武术文化与书法文化 80
第六节 中华武术文化与传统伦理文化 83
第七节 中华武术文化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 86
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