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之路
10年潜心研究探寻中国创新之路的大师级著作

作者:[英] 傅晓岚(Xiaolan Fu) 著,李纪珍 译

丛书名:清华创新经典丛书

定价:5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60251

出版日期:2017.03.01

印刷日期:2017.03.30

图书责编:高晓蔚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中国过去的创新之路是什么,未来又将走向何方?中国是如何实现如此高速的技术水平发展和产品结构升级的?在21世纪,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从而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如何跨越工业化传统的后发模仿道路,进一步提升价值链?中国如何在低碳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李约瑟所提到的全球领先的创新实力?中国的创新模式是什么?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些什么?本书首先从中国如何获取创新知识和提升技术能力着手,分析中国的创新努力;而后研究中国的创新条件和过程,对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走过的不同创新路径;最后提出中国应该走开放式创新之路的结论。 。

作者简介 傅晓岚(Xiaolan Fu),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领域首位大陆华人终身教授,牛津大学技术管理发展中心创始主任,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教授,牛津大学格林坦普顿学院会士,剑桥大学和清华大学高级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2015年,傅晓岚教授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聘请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十人顾问小组”成员,是全球学界唯一代表。 译者简介 李纪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副主任,短期访问牛津大学多次。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技术创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主持30多个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部项目8项等。

前言 这本书是我过去10年间研究中国创新问题的总结之作。10多年前,作为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国际创新标杆研究”(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Benchmarking)项目成员之一,我正式开始研究创新问题。该项目主要比较的是欧洲(特别是英国)与美国的创新活动。 创新是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学术界学者共同关注的、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问题。自1978年伊始,30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分别由体制改革、投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所驱动。但直到21世纪初,创新在中国仍只是一个概念,没有真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更没有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甚至对“创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这一问题都极少讨论。在目睹了工业化国家为争夺创新领导地位的竞争,以及这些国家制定的创新和技能的优先发展政策之后,我开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提升文献进行研究。我坚信,创新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在学术研究上,同时也是实际经济活动中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话题。事实上,无须等待太久,中国政府已经于2006年开始改变发展战略,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我对中国产业竞争力、投资和对外贸易等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已在这些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于中国创新,我关心的第一个研究问题就是中国如何获取创新知识和技术,及其相关的创新扩散是如何进行的。随后,我开始逐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条件和过程,以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走过的不同路径之间的关系、各种路径的优缺点和有效性。此外,我在产业界的工作经历,以及我之前...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推荐语Ⅰ

丛书序Ⅲ

序(林毅夫)Ⅴ

译者序Ⅶ

前言Ⅸ

绪论

第1章引言

1.1创新及其来源

1.2文献综述

1.3本书目的和结构

第2章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

2.1引言

2.2创新投入: 研发活动和研发人员

2.3创新产出: 专利和期刊论文发表

2.4整体创新绩效的国际比较

2.5产业分布

2.6跨所有制结构的创新

2.7区域差异

第一部分国际知识转移与技术起飞

第3章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来自中国的证据

3.1引言

3.2发展中国家的FDI、吸收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一个理论框架

3.3中国的FDI和创新

3.4FDI和创新能力: 经验证据

3.5FDI与区域创新效率

3.6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

3.7结论

第4章技术密集产业中本土企业的加工贸易、FDI和国际竞争力

4.1引言

4.2理论和文献

4.3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

4.4方法

4.5数据和测量

4.6结果

4.7稳健性检验

4.8结论

第5章本土和外国的创新努力与中国的技术升级

5.1引言

5.2理论框架

5.3FDI和创新在中国

5.4数据和方法

5.5结果

5.6结论

附录5.1研发活动产业特征

附录5.2非参数线性规划估计方法

第二部分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技术赶超

...

著名华人学者、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领域首位华人教授傅晓岚教授10年潜心研究,探寻中国创新之路;以翔实可靠的数据、典型丰富的案例、科学严谨的分析,描绘出一幅生动全面的中国创新发展路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