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感谢您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我们为采用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提供教学辅助资源。请点击 资源下载—课件下载 微信扫描二维码 下载教学资源。如有疑问请致电010-8347(0332)/(0142)

作者:吴建伟、楼永、张鑫

丛书名: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经济学系列

定价:3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39684

出版日期:2016.08.01

印刷日期:2016.08.09

图书责编:胡月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阐述了产业经济的关联、运作和发展规律,探讨了产业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具有如下特色: 系统阐述产业经济的原理,并应用于研究产业政策导向; 将产业竞争力原理与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和升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分析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其对策; 将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发展相结合,提出产业与城市综合发展的大规划原理,并提出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在城市空间集聚和优化的方法。 本书可作为产业经济学专业的教材或教育参考书,面向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规划和产业园区管理部门的干部与专业人员及其他对产业经济学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吴建伟现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教授,拥有英国雷雷丁大学博士学位。主要教授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和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课程,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数十个城市的商务区、商业街和产业规划研究课题�

前言 经济学科诞生于生产、贸易和消费等活动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初期,国家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始终是研究的焦点。然而,在理论层面和经济实践中,产业的兴衰和运行与国家、区域、企业、居民的经济利益及行为联系十分密切: 产业的动态发展引起资源的跨部门、跨城乡乃至跨国界的流动; 产业集群和产业价值链作为一个交换平台直接影响生产、流通、就业活动; 国家和区域经济政策较多体现在产业政策方面。产业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特性,因而能够应用于指导产业政策的制定,在总结和归纳产业运行的经验和规律过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充实和发展。 概言之,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产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探讨制定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运行和发展,实现资源在产业内、产业间有效配置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 本书作者在长期产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有感于产业经济学教材需要将主流产业经济学原理和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相结合这一需要,并结合城市化等时代发展趋势,编写了此教材。西方经济学有关产业经济学的教材聚焦于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和政府相关政策等问题,较少涉及产业关联、区域和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决策等问题。中国作为拥有浓厚层级文化和保持较高经济高增长率的发展中大国,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直接参与或积极干预的角色,各区域和城乡间产业发展程度差异显著。因此,中国产业经济理论还需要回答产业结构转化、升级、空间布局和产业竞争力培育等动态经济学方面的问题,研究视野应更为开阔,在一定程度上也需...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概述

一、 产业经济学的定义

二、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 产业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四、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五、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 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 产业关联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 产业布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案例分析方法

二、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三、 博弈论分析方法

四、 实验室分析方法

五、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六、 大规划的结构分析方法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五节本书的结构安排

复习与思考题

第二章产业组织: SCP分析框架

第一节SCP分析的理论框架

一、 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 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P)

分析框架

第二节市场结构

一、 市场集中度

二、 产品差异化

三、 市场进出壁垒

第三节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一、 市场行为

二、 市场绩效

复习与思考题

案例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产业组织: 寡占基本模型

第一节古诺模型

一、 双寡头垄断市场的古诺均衡

二、 任意数量企业的古诺均衡

三、 成本差异的古诺均衡

四、 推测变差

第二节伯川德模型

一、 基本的伯川德模型

二、 伯川德悖论及其解释

第三节斯塔克博格模型

...

本书遵循同济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突出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宗旨,结合比较丰富的产业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旨在形成以下一些内容创新。第一,提出了学科融合的“大规划”的科学原理。现今产业和产业集群与其所存在的空间主要分布于城市和城市群,而产业经济学对城市化和产业发展间的联系探讨不足,忽视了产业价值链以空间高度集聚的形式自我强化,从而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相对差距扩大的现实。有鉴于此,作者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提出了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大规划”原理,评述了有关城市各类主要产业功能区的发展和规划原理,提出了大规划准则和方法。第二,将社会网络资本概念引入分析框架,区域间产出水平空间经济性的差异可由人口流动、社会网络基础及相关设施与社会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相关的信息量加以解释,由此得出相关的产业经济政策含义。第三,突出产业布局的空间经济性原则,从产业的角度对城市功能区做了细分,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价值链进行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