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9元
印次:6-1
ISBN:9787302422037
出版日期:2016.05.01
印刷日期:2016.04.07
图书责编:杨帆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一本面向应用型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全书共7章: 第1章帮助读者快速建立对计算机系统整体结构的认识,第2章介绍计算机的存储体系,第3章介绍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和控制技术,第4章介绍计算机的总线系统和主板的有关知识,第5章介绍计算机核心部件——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第6章在架构层面上介绍处理器中的并行技术,第7章从体系结构和元器件进步两个方面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本书概念清晰、深入浅出、取材新颖,从知识建构、启发思维和适合教学的角度组织学习内容,同时不过多依赖先修课程。经过5次修订,更加适合教学;可供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以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使用。
张基温,知名学者,计算机教育家。先后担任名古屋大学访问学者,山西财经大学、江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晋城学院等多所大学的专职、客座或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博雅方略城市发展与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顾问,太原高新技术区IT研究院实验室主任,山西省紧缺人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课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NIT考试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新世纪专家学者协会副会长。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等主编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实验与实践、大学生信息素养等多个系列教材。研究和教学领域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经济学、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服务科学,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已出版著作80余种。在程序设计教学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尝试将软件工程方法和算法思想引入程序设计课程,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从语法体系向问题体系转变”、“程序设计与程序测试同步进 ”、“重在逻辑思维和方法训练、语法够用就行”,并认为“不了解设计模式,就不会真正理解面向对象。”
计算机俗称电脑,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模拟人的大脑的机器。模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结构模拟和功能模拟。现在要用计算机从结构模拟的角度模拟人脑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只能从功能模拟的角度进行,即由一些功能部件来模拟人脑的功能。因此,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其关键词有3个: 计算机、组成和原理,即介绍计算机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材,但多数是面向计算机设计的。本书则想写成一本面向应用的教材,目的是让学习者能从应用的角度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书在一开始构思时,就考虑不对运算器的内容介绍得太多;另一方面的考虑是这部分内容与数字逻辑重叠太多。 第6版是在第5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修订中强调了如下4个方面: 一是突出哲理,强调计算机技术发展中所折射出来的逻辑思维精华,以启迪思维,激励创新;二是增添新的技术,淘汰过时的技术;三是强化部分对于应用有价值的内容;四是对有关内容进一步重组,以便更有助于学习。 基于这些原则,本书分为7章。第1章为计算机系统概述,从内动力、内程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4个方面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同时给出一个计算机组成的框架和简单原理,为全书的学习奠定基础。以后的5章作为第1章内容的展开,分别介绍存储系统、I/O机制、总线和主板、控制器逻辑和处理器架构。最后一章是对未来计算机的展望。 在这次修订中,参考了其他一些著作和网络作品。尽管本人尽力将它们对本书的贡献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但由于有些文献(特别是网站内容)出处不明或是佚名作者,因而疏漏...
1.1计算工具的进步轨迹1
1.1.1算盘和算筹的贡献——软件与硬件的起源1
1.1.2提花机的启示与巴贝奇分析机——内程序计算机的发展轨迹4
1.1.3帕斯卡加法器——第一台内动力计算机7
1.1.4从八卦图到布尔代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运算基础11
1.1.5电子数字计算机体系的确立19
1.20、1编码23
1.2.1数字系统中的信息单位与量级23
1.2.2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转换24
1.2.3八进制、十六进制和二十进制25
1.2.4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26
1.2.5浮点数与定点数30
1.2.6声音的0、1编码31
1.2.7图形图像的0、1编码32
1.2.8文字的0、1编码35
1.2.9指令的0、1编码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38
1.2.10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检验40
1.3电子数字计算机工作原理简述43
1.3.1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运算器43
1.3.2计算机存储器46
1.3.3计算机控制器工作原理简述49
1.3.4总线52
1.3.5计算机工作的时序控制52
1.4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55
1.4.1机器字长55
1.4.2存储容量55
1.4.3运算速度55
1.4.4可靠性、可用性和RASIS特性58
1.4.5效能和环保性58
1.4.6计算机硬件的其他性能指标58
1.5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结构59
1.5.1用操作系统实现计算机的自我管理59
1.5.2操作系统的功能60
1.5.3计算机从裸机走向虚拟机61
1.5.4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模块结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