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9.8元
印次:2-8
ISBN:9787302429487
出版日期:2016.08.01
印刷日期:2021.01.06
图书责编:盛东亮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以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规律为基础,系统分析和阐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基本应用,注重展现电磁工程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介绍正交坐标系和矢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基本定理; 第2章分析静电场、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及其性质,讨论静电场的边界条件,介绍电位、电偶极子、静电场中的导体及电容、电场能量及电场力等; 第3章分析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及其性质,讨论恒定磁场的边界条件,介绍矢量磁位、电感、磁场能量及磁场力等; 第4章介绍静态场的边值问题,阐述镜像法、分离变量法、有限差分法等; 第5章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研究时变电磁场的性质,并分析边界条件、坡印亭矢量、交变场的位等; 第6章介绍平面电磁波在无界媒质中的传播,包括平面波的性质、电磁波的极化、平面波在良介质及良导体中的传播特性等,介绍时域有限差分法; 第7章研究电磁波在理想导体表面、理想介质分界面及导电媒质分界面的反射和折射,分析入射空间及透射空间场的性质,并介绍菲涅耳公式、人工电磁材料等; 第8章介绍导行电磁波的种类、双导体传输线的性质,分析波导管中电磁场的分布规律、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介绍导波传输系统、谐振腔的基本应用及基片集成波导的概念; 第9章介绍电磁波的辐射,包括电偶极子、磁偶极子辐射、电磁场的对偶性、对称振子天线的辐射特性、天线基本参数及应用等。 本书可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波传播、射频技术、微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张洪欣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通信与微波工程研究室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子电器协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工信部科技人才库专家、江苏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IET高级会员。长期从事无线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微波工程与电磁兼容、生物电子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开设“电磁场与电磁波”、“物理光学”、“计算电磁学的数值方法”、“生物电子学”、“通信原理”、“计算机原理”、“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技术”、“电工测量”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EI检索80余篇。主持及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著作2部,主审教材1部,编写标准1部。获得优秀论文奖5项、教学成果奖2项。
第2版前言 本书第1版自2013年出版以来,以明晰的物理概念、简练的公式推导、形象的规律描述、先进的技术导向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2014年和2015年作者又相继组织编写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测量及仿真》与《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学习与考研指导》教学参考用书,与主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组成了完整的配套教材系列,在理论、实验实践和练习巩固等三方面紧密配合并支撑各个教学和学习环节。该套教材系列也由此获得了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奖(教材类)。 本次修订在采纳部分高校教师使用该教材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改正了第1版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方面: (1) 为便于直观分析,在第7章增补了电磁波斜入射到理想介质分界面时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与入射角的关系; (2) 为深入理解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在第7章增补了平面波在多层媒质分界面垂直入射的情况作为选学内容; (3) 在第9章增补了对方向性系数的分析; (4) 为便于查阅梯度、散度和旋度的计算公式,增补了附录H; (5) 对习题答案进行了修订。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北京邮电大学吕英华教授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一并感谢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 对于本书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6年7月 于北京邮电大学 前言 电磁场理论是电子、通信、微波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的基础; 同时,电磁场与电磁波又是工科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本科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随着计算...
目录
绪论
第1章矢量分析
1.1矢量代数
1.1.1标量和矢量
1.1.2矢量的加法和减法
1.1.3矢量的乘法
1.2三种常用的坐标系
1.2.1正交坐标系
1.2.2直角坐标系
1.2.3圆柱坐标系
1.2.4球坐标系
1.3标量场的梯度
1.3.1标量场的等值面
1.3.2方向导数
1.3.3梯度
1.4矢量场的通量与散度
1.4.1通量
1.4.2散度
1.4.3散度定理
1.5矢量场的环量与旋度
1.5.1环量
1.5.2旋度
1.5.3斯托克斯定理
1.6无旋场与无散场
1.6.1无旋场
1.6.2无散场
1.7拉普拉斯运算与格林定理
1.7.1拉普拉斯运算
1.7.2格林定理
1.8亥姆霍兹定理
1.9冲击函数及其性质
习题
第2章静电场与恒定电场
2.1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
2.1.1库仑定律
2.1.2电场强度及其叠加原理
2.2电场强度的通量和散度
2.2.1电场强度的通量
2.2.2电场强度的散度
2.3电场强度的环量及旋度
2.3.1电场强度的环量
2.3.2电场强度的旋度
2.4静电场的电位函数
2.4.1电场强度与电位函数
2.4.2电位函数的表达式
2.5电偶极子
2.5.1电偶极子的电位函数
2.5.2电偶极子静电场的电场强度
2.5...
本教材严格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在总结教学团队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电磁场应用的角度出发,阐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建立起“场”与“波”的概念及联系——学会“场”与“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场”的观点去观察、分析、解决电磁场问题。力争从科学前沿的高度,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电磁工程问题的能力。
(1) 易教易学 系统阐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减少理论公式的繁杂数学推导,为公式赋予明确的物理含义,便于理解和运用。
(2) 前后衔接 强调知识内容和分析方法的前后连贯性,并妥善处理好与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性。
(3) 认知规律 从认识和理解的规律编排内容,将数学工具工程化,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零散问题系统化,并打上作者理解的“标签”。
(4) 层次分明 以“场”与“波”为主线,以麦克斯韦方程为纽带,对各知识层次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划分,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5) 技术前沿 介绍电磁科学领域的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创新思想。
(6) 教学课件 配书教案(PPT)可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本书页面下载。
(7) 学习辅导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学习与考研指导》(张洪欣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8) 实验指导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测量及仿真》(赵同刚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