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筑设计作品集

作者:徐卫国

丛书名:清华大学建筑 规划 景观设计教学丛书

定价:5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44954

出版日期:2016.06.01

印刷日期:2016.07.29

图书责编:张占奎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全面介绍了研究生实验性建筑设计教学“数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以29个设计实例创造性地阐述了数字建筑设计方案的场地研究、算法运用、设计生成、技术工具、设计思想、设计成果;通过阅读上述实例,读者可学习如何基于各种不同的活动行为及环境因素、运用数字设计方法进行总平面规划生成及建筑设计方案的形态建模。

徐卫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数字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日本京都大学博士。负责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著作及编著11本,论文90余篇。�

1.数字建筑设计 数字建筑设计是数字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当数字技术渗透到现行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对于几何形体的设计及控制变得更容易,设计的精确度得到不断提高;数字渗透还实现了建筑师过去的许多建筑理想,比如生态建筑措施性能模拟、环境响应等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可以得到更高程度的实现,再如“建构理论”推崇建筑形式忠实表现建筑的结构及构造逻辑,而算法生形及数控加工可以最高程度地实现形式与结构系统及材料构造逻辑之间的对应。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催生了新的建筑设计趋势。首先,数字技术改变了建筑师的设计思考方式,比如将寻找“关系”及“规则”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将算法作为设计的核心内容,这与传统的设计思维有着极大的不同;其次,数字技术还改变了设计过程,它不再是建筑师通过灵感的形式创造过程,而变成了基于设计需求、通过构筑参数模型反复求解的形式搜寻及形式优化过程;再者,数字技术将彻底改变设计、加工、施工的组织方式,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需要与跨专业的专家如结构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材料工程师、加工厂商、施工技术员等通力合作来完成设计,而设计与加工、施工之间的联系方式将以数据及软件参数模型为媒介进行传递,建筑师对加工及施工的控制程度将极大地提高。数字技术促使建筑设计向着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作为专业型的硕士研究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 2.数字建筑产业链 随着智能工业的蓬勃兴起,建筑工业也将在这场信息工业革命中脱胎换骨,数字建筑产业链正是未来建筑工业发展的目标,它包含数字建筑设计、建筑构件产品的数控加工、自动化施工、智能物业管理等方面。在这一产业链中,数字...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01 准晶体空间| Quasicrystal Space 02

02 放射虫仿生学设计| Bionics Design Imitating Radiolarian 10

03 根系综合体| Root System Complex 16

04 阴阳复合| The Yin-Yang Complex 22

05 城市接缝| City Seaming 28

06 纵横| Horizontal & Vertical 32

07 边界&空间| Boundary & Space 38

08 元胞住宅| Cellular Housing 42

09 天空之城| The City of Sky 48

10 景观散射| Scatter of Landscape 54

11 游牧机场| Nomadic Airport 60

12 居酒屋空间| Izakaya Space 64

13 向蝴蝶学习| Learn From Butterfly 68

14 骨小梁模拟| Trabecular System Simulation 74 

15 海绵集群| Sponge Clusters 80 

16 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84 

17 九曲流觞| Coral Polyp 88 

18 分形城市| Fractal City 92 

19 聚集—自然—生长| Growing-Aggregation with Nature 98 

20 再生地形| Regenerative Terrain...

数字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软件程序自动生成形体,而形体生成需要算法。算法是一系列按顺序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判断和操作,即指令,它们共同完成形体生成的任务。算法生形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完成,比如,使用已有软件菜单,如Rhino软件里的放样操作,也可使用已有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如DP、GC、Grasshopper 等建立形态参数模型来生形,这是因为在软件菜单的背后也是算法在起作用;或利用已有软件的脚本语言描述算法进行计算生形,如MAYA里的MEL语言或Rhino里的RhinoScript等;当然,我们也可在操作系统平台上编写程序描述算法,通过计算生成形体或建立参数模型进而生形,从而得到设计雏形,并进一步将其发展成设计方案。
算法生形是本设计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对各种来自人的行为活动要求及外部环境条件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分析结果选择或创造算法,利用软件技术进行设计形体计算生成。比如“分形城市”使用DLA算法在特定地形上生成枝杈形态,作为道路系统及建筑雏形发展出最终设计;“聚集—自然—生长”使用元胞自动机算法单胞相互作用形成的集群形态作为建筑群落,形成了设计;“成纤维细胞”则是研究了人体缝合伤口的成纤维细胞弥合伤口的生物形态变化过程,利用TSpline、Millipede、Grasshopper、Weavebird等软件组合来模拟形态发生过程,并用于规划景观的设计;“准晶空间”以准晶体结构关系为基础构筑算法生成适合于码头使用要求的形态空间发展出码头的复杂体量。算法生形的优势在于可面对复杂的使用及环境要求,并有的放矢地通过计算生成满足要求的复杂建筑形体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