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8元
印次:1-10
ISBN:9787302484530
出版日期:2018.01.01
印刷日期:2024.09.05
图书责编:闻祥军
图书分类:教材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以培育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为目的,注重原理与方法的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充分考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用性,力图形成“案例先导、理论打夯、方法拓展、实训强化”的鲜明特色。 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概述、创造性思维及思维障碍、形象型创新思维、逻辑型创新思维、智力激励型创新方法、逻辑推理型创新方法、组合型创新方法、系统分析型创新方法、矛盾分析型创新方法和创新方法运用与实践。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不仅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创新类教材,也可作为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的创新培训等参考书。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编写充分参考、吸收了国内外同行先进的创造理念与知识。在构思本书的框架时,以培育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为目的,根据教学实践需求来编写章节,在内容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用性。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概述、创造性思维及思维障碍、形象型创新思维、逻辑型创新思维、智力激励型创新方法、逻辑推理型创新方法、组合型创新方法、系统分析型创新方法、矛盾分析型创新方法和创新方法运用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兼顾创新原理与创新方法的同时,注重原理与方法的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理论突出基础知识原理,训练突出案例、解题和师生互动环节,形成了“案例先导、理论打夯、方法拓展、实训强化”的鲜明特色。结合创新案例的示范效应,通过创新原理基本训练、方法拓展训练层次实训体系,实现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目标。
前 言 目前,我国大学生面临创业难的困扰,这与大学生的惯常性思维定式有直接关系。因为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产生创新实践和真正的企业家。要冲破惯常性思维定式的束缚,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提升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铸就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勇气和创业精神,就必须深入开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教育。为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要,编者编写了本书,以帮助大学生努力探索创业的新思维和新路径。 本书的编写充分参考、吸收了国内外同行先进的创造理念与知识。在构思本书的框架时,以培育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为目的,根据教学实践需求来编写章节,在内容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用性。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概述、创造性思维及思维障碍、形象型创新思维、逻辑型创新思维、智力激励型创新方法、逻辑推理型创新方法、组合型创新方法、系统分析型创新方法、矛盾分析型创新方法和创新方法运用与实践。 本书在兼顾创新原理与创新方法的同时,注重原理与方法的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理论突出基础知识原理,训练突出案例、解题和师生互动环节,形成了“案例先导、理论打夯、方法拓展、实训强化”的鲜明特色。结合创新案例的示范效应,通过创新原理基本训练、方法拓展训练层次实训体系,实现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目标。 本书由王亚东、赵亮、于海勇任主编,王亚东负责结构设计与撰写统筹;赵亮负责具体撰写任务布置与过程协调等工作。写作任务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由王亚东负责编写;第二章由李学东负责编写;第三章由王德林负责编写;第四章由于海勇负责编写;第五章由李奇志负责编写;第六章由姜玉新负责...
第一章 创造性思维概述 1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2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3
二、创新思维与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 3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特征 4
一、对传统的突破性 4
二、思路上的新颖性 6
三、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7
四、视角上的灵活性 8
五、内容上的综合性 10
六、强烈的目标指向性 10
七、对象的潜在性 11
八、创造活动的风险性 11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作用 11
一、创新性思维的意义 12
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13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过程 14
一、准备阶段 15
二、酝酿阶段 15
三、豁朗阶段 15
四、验证阶段 15
复习思考题 20
训练与活动 21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及思维障碍 23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生理学基础 24
一、人脑构造 24
二、左右脑与创造性思维 26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障碍及其突破方式 27
一、思维障碍的含义 27
二、常见的思维障碍 28
三、思维障碍的突破方式 36
扩展训练 43
复习思考题 45
案例讨论 45
训练与活动 46
第三章 形象型创新思维 47
第一节 形象思维 47
一、形象思维的含义与类型 47
二、形象思维的特点 50
三、形象思维的训练 51
第二节 联想思维 52
一、联想思维的含义与类型 52
二、联想思维的特点 54
三、联想思维的训练 54
第三节 直觉思维 55
一、直觉思维的含义与类型 55
二、直觉思维的特点 56
三、直觉思维的... 查看详情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兼顾创新原理与创新方法的同时,注重原理与方法的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理论突出基础知识原理,训练突出案例、解题和师生互动环节,形成了“案例先导、理论打夯、方法拓展、实训强化”的鲜明特色。结合创新案例的示范效应,通过创新原理基本训练、方法拓展训练层次实训体系,实现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目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