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苟勇、龙芙君、李侠
定价: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94673
出版日期:2022.06.01
印刷日期:2022.05.30
图书责编:王燊娉
图书分类:教材
《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与发展》基于“文化铸魂”的视野、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以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国家相关政策、理论为依托,立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乡村旅游文化形象塑造、景观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构牢基层文化安全底线,挖掘、传承乡村文化,提升乡土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与发展。
苟勇,男,1988年6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咨询师,省政府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省政府采购专家库评标专家;四川省文物管理局专家库专家、成都市文广新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曾主编出版《四川省乡镇文化站站长事务》《大数据管理与审计信息化研究》等图书。
前 言 1898年,英国学者霍华德在其《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成为西方城市规划史的先驱。经过工业革命后的城市急速扩张和“二战”的破坏,西方对田园的回归开启了现代乡村旅游之路。荷尔德林有一著名诗句—“人,诗意地栖居”,而乡村正是这种诗意与哲理共存的理想之地。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桃花源”的梦想,乡村承载着土地的依恋、山水的寄托、村落的向往以及基层社会的变迁。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不仅成为“诗和远方”的旅游目的地,而且与中国乡村的发展息息相关,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家园情感、根植乡土的家乡情结、体国经野的家国情怀。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乎人文,化成天下。甲骨文中的“乡”,是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用酒食款待别人;“村”,代表用木材搭建定居的邑舍。从五千年的华夏聚落走来,乡村大地上蕴含着精耕细作的文化土壤。乡村旅游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为旅正名,旅为文载道,文与旅共创,构成了乡村旅游的文化之魂和旅游之形。 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之下,乡村旅游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在研究成果中还缺乏较为系统的乡村文化旅游研究,以指导乡村旅游的实践。基于以上背景,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组织撰写了本书,力求探寻乡村文化的来龙去脉,探究乡村文化的地域特征,探索乡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路径,探讨乡村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一章 文化和旅游学基础 1
第一节 乡村文化概况 2
一、乡村文化 2
二、乡村文化的历史演变 3
第二节 乡村旅游概况 5
一、乡村旅游 5
二、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7
第三节 乡村文旅融合 17
一、乡村文旅的特征 19
二、乡村文旅融合的理念 22
三、乡村文旅融合的途径 29
第二章 乡村文化和旅游建设 35
第一节 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概述 36
一、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概念 36
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36
三、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41
第二节乡村文化和旅游项目开发理论与方法 43
一、乡村文旅项目开发相关理论 43
二、乡村文旅项目调查方法 48
第三节乡村文化和旅游项目策划与规划 53
一、“策划”与“规划”概念 53
二、乡村文化旅游策划的特征 54
三、乡村文化旅游策划的类型 58
四、乡村文化旅游规划的特征 62
五、乡村文化旅游规划的类型 63
六、乡村文化旅游规划的技术路径 64
第三章 乡村文化和旅游运营与营销 67
第一节乡村文化和旅游项目运营 68
一、乡村文化旅游运营的理论基础 68
二、乡村文化旅游运营的传统机制和模式 69
三、乡村文化旅游运营实现五大重构 71
第二节乡村文化和旅游项目营销 73
一、营销... 查看详情
论为基,阐释了文化与旅游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方法:以实践为用,通过大量的案例总结了文化与旅游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方法。同时,以国际视野给中国乡村文化旅游有益启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