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69元
印次:1-6
ISBN:9787302591719
出版日期:2021.11.01
印刷日期:2025.02.27
图书责编:张立红
图书分类:零售
不同的文化在语言、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从文化和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分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观、跨文化沟通障碍的突破与克服、跨文化沟通影响力与说服力以及跨文化沟通创与实践四个分进行详述,开篇导入跨文化沟通的界定、特点、应用场景、要性、能力要求,继而阐释语言障碍、沟通风格障碍、认同感障碍和文化心理障碍的突破与克服,解析跨文化过程中的影响、说服、对话、沟通、冲突等,*后延伸到如何推广中国文化。
彭凯平教授,被誉为中国积极心理学之父,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 以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IPEN) 中国理事,并担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2009年至今)。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和加州大学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幸福日”纪念大会上作联大报告。2015年当选山东卫视《中国好先生》节目“中国十大好先生” 。2016 年当选人民网“健康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340多篇,国际引用率多年高居中国心理学家**。
自序 沟通无界,仁者无疆:文化沟通护航基业永续 文化与跨文化沟通崛起的“新轴心时代” 这是一本以心理学视角来看待文化与跨文化沟通的书。 通常来说,文明、文化、跨文化沟通等话题在人们的习惯意识中多被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甚至包括经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外交与商贸人士、民间文化传播人士等提及。你几乎很少听到有心理学家对跨文化沟通“指指点点”。 其实,作为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领域,心理学也关心文化及其影响。1879 年,德国学者威廉·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 ,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他研究两大领域,其一是人类的感知觉,其二是人类的文化心理。后来,经过维果茨基、迈克尔·科尔、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理查德·施韦德,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利·特里安迪斯、黑泽尔·马库斯和我的博士导师理查德·尼斯贝特等著名心理学家的多年耕耘,文化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如果你承认“人类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现实也由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所产生,并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个结论,那么,心理学家当然有资格,更有责任对文化与跨文化沟通“指指点点”。 在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的灾难与挑战,其中包括两次重大的全球性战争、多次全球性的瘟疫、无数的地区冲突与宗教冲突、民族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大肆抬头。与此同时,西方传统的宗法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快速跃迁,东方的农耕文明也步履蹒跚地走向现代科技文明;资本与金融的触手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全面渗入人类生活的细节;信仰、伦理、道德、法制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
第一章 文化震撼和以文化视角重新认识关系 002
第二章 以暖实力增益文化资本 034
第三章 文化,让人成为人 051
第四章 文化差异的要素 064
第二部分 突破跨文化沟通障碍 089
第五章 分析和克服沟通的语言障碍 090
第六章 沟通风格的障碍 107
第七章 认同感的障碍 122
第八章 文化心理的障碍 139
第三部分 跨文化沟通影响力与说服力 170
第九章 影响的过程、途径及能力 172
第十章 高难度说服 197
第十一章 发现自我——跨文化沟通前提 220
第十二章 人是怎样误解他人的 233
第四部分 跨文化沟通创新与实践 256
第十三章 对话的艺术 260
第十四章 非言语沟通 269
第十五章 跨文化冲突的心理原因,解决途径及谈判之道 277
第十六章 如何推广中国文化:从软实力到暖实力 292
跨文化沟通需要科学心理学的指导。本书囊括了彭凯平授多年来在跨文化沟通领域所做的研究、学、咨询和指导的精髓,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文化输出及输入案例的精彩分析,对现代中国人走向国际,与世界各地质朴的人士及爱好跨文化沟通的个人与机构交流,起到指导作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