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元
印次:1-3
ISBN:9787302600695
出版日期:2022.03.01
印刷日期:2023.10.26
图书责编:梁斐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本书由两部讲义组成,分别是《史记·五帝本纪》的讲义和《史记·夏本纪》的讲义,这两部讲义是李学勤先生于2007年和2012年分别给中国文化论坛“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和“第六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的授课内容,两部讲义系根据当时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其中的《史记·五帝本纪》讲义,曾经以《〈史记·五帝本纪〉讲稿》之名,在201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此次收录时,由刘国忠教授根据原来的讲课录音做了系统的校订,补充了原讲稿遗漏的不少内容;《史记·夏本纪》的讲义则是第一次整理出版。书后附录了几篇李学勤先生有关五帝时代和夏代历史研究的论文,便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李学勤先生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是授课稿,语言形象生动,作者把对《五帝本纪》和《夏本纪》的研究以通俗的形式加以表达,达到了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研究有关这两篇文献的前沿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于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读者阅读,同时也适合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的教材和参考书。
李学勤 著,李学勤(1933-2019),读书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曾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生前为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他还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兼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等职。
I 出版说明 李学勤先生(1933—2019)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 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 文明的研究,在多个学科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引领和推进 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学科的发展。 1951—1952年,李学勤先生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随后到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殷虚文字缀合》一书的编写,从此 走上学术道路。虽然李先生在清华大学仅学习了一年多的时光, 但对母校充满了深厚的感情。20世纪90年代,他在清华大学成 立了国际汉学研究所,倡导国际汉学的研究;后来又兼任清华大 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积极推进清华大学的简帛学研究。2003 年,李先生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回到清华大学全职工作, 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2008年,他慧眼识宝,积极促成了清华 简的入藏,并主持建立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大 力推动出土文献的学科建设,相关的工作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文科 建设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积极高效地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李学勤先生也非常重视 出土文献领域的人才培养,2005年以来,李先生先后在清华大学 II 开设了甲骨学、青铜器概论、金文研究、出土文献与古史新证等 课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许多专家学者 纷纷前来听课,每次课堂上都人气爆棚,一座难求。在这些课堂 里,李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敏锐的见解、风趣的语言为莘莘学子 带来了一次次的学术大餐,其盛况已成了空谷绝...
目 录
《五帝本纪》讲稿 ………………………………………………001
第一讲 ………………………………………………………002
第二讲 ………………………………………………………023
《五帝本纪》三家注原文 …………………………………049
附录 …………………………………………………………104
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 ………………………………104
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 ……………………………………113
黄帝传说是历史的一部分 ………………………………116
《夏本纪》讲稿 …………………………………………………121
第一讲 ………………………………………………………122
第二讲 ………………………………………………………154
《夏本纪》三家注原文 ……………………………………180
附录 …………………………………………………………228
禹生石纽说的历史背景 …………………………………228
《夏文化研究论集》序 …………………………………234
古本《竹书纪年》与夏代史 ……………………………237
本书是授课稿,语言形象生动,作者把对《五帝本纪》和《夏本纪》的研究以通俗的形式加以表达,达到了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有关这两篇文献的前沿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