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元
印次:1-3
ISBN:9787302617143
出版日期:2022.11.01
印刷日期:2024.08.13
图书责编:谢琛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化繁为简,将众多信息安全威胁归纳为4类——截取、篡改、伪造、中断。针对这4类威胁,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相应的技术手段——加密技术、完整性技术、认证技术和网络防御技术。通过9章的内容,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出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达成的效果如何。 本书既可以作为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类专业的信息安全导论课程教材,也可以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或科普爱好者参考。
曹健(1982—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2010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攻读学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开始在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主讲过编译原理、信息安全、算法与数据结构、信息技术前沿等多门课程。研究方向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大数据相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共计六十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图像目标的表示与识别》,教材一部——《IT文化:揭开信息技术的面纱》。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产业的空前繁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近些年,黑客攻击、计算机中毒、账号被窃、资料泄露、信用卡盗刷等恶性事件频发,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智能驾驶,也都需要考虑各类信息安全问题。这就给所有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具备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技能与核心素养。 信息安全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比如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心理学、法律等,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虽然人们都希望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但横亘在人们面前的是两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复杂的专业术语和深奥的数学知识,这也是我在北京工商大学讲授“信息安全导论”课时发现的难题。 这些年市面上关于信息安全的教材已有很多,我在这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翻阅过上百本图书,但一直没有找到一本特别容易阅读、适合普通读者理解的入门教材。大部分教材对于基础扎实的信息安全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合适,但对于数学功底不深的非相关专业本科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 未来,有竞争力的人才必须具备基于专业的跨界能力。我们尤其缺乏有专业深度的通才。所以,在完成几轮“信息安全导论”课教学之后,我就开始整理手头的材料,打算完成一本能供各专业的学生轻松入门、从零开始的教材,并在“信息安全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做出以下有益尝试。 一、 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多半要从了解其背景开始。对普通人来说,只有知道了由来、应用和意义,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引发兴趣,理解起来才更加容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第一...
第1章安全: 人类永恒的旋律/1
1.1无处不在的威胁2
1.1.1从“水门事件”说开去2
1.1.2葬送帝国的“沙丘之变”4
1.1.3“行骗天下”的传奇经历5
1.1.4难以承受的系统崩溃7
1.2各显神通的手段9
1.2.1威胁的种类9
1.2.2信息安全的目标10
1.2.3相应的技术12
1.3化繁为简的学习13
第2章信息编码的奥秘/15
2.1数字符号里的学问15
2.1.1从掰手指到画线16
2.1.2简洁统一的框架18
2.2二进制的先天优势22
2.2.1摆脱思维的惯性22
2.2.2制定运算的法则25
2.3信息的定义和度量28
2.3.1字符编码的原理28
2.3.2揭示信息的本质30
第3章古典密码的历史/33
3.1置换密码的思想33
3.2代换密码的技巧37
3.2.1单表代换的出现37
3.2.2分析破译的线索40
3.2.3多表代换的升级42
3.2.4适度保护的原则453.3最后的辉煌——转轮密码机46
3.3.1横空出世的战争利器46
3.3.2矛与盾的强力碰撞49
〖1〗信息安全导论目录〖3〗〖3〗第4章现代密码的飞跃/52
4.1对称密码体制52
4.1.1序列密码52
4.1.2分组密码55
4.2非对称密码体制57
4.2.1非对称密码的特点57
4.2.2RSA算法的原理59
4.3管理密钥的学问61
4.3.1系统地考虑问题62
4.3.2混合的加密方案64
第5章资源的访问控制/66
5.1身份认证67
5.1.1用户所知道的67 ...
信息安全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技术、心理学、法律等。本书着眼于理论与现实的内在联系,技术与生活紧密结合,哪怕仅有中学的基础,也一样可以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
? 拓展认知边界,潜移默化提升安全意识
每个人都有安全意识,只不过零散地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缺少系统化的整理。作为信息安全的导论,本书立足于从纷繁复杂的专业知识中捋出清晰的脉络。一旦搭起了整体的“框架”,再去钻研细节就会变得非常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