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信用发展报告(2022)
依托丰富数据,系统展示全球碳信用发展历程,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判断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刘志、梅德文、戴璟

定价: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63379

出版日期:2024.06.01

印刷日期:2024.06.18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全球碳信用发展报告(2022)》围绕全球主要碳信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包括机制设计原则、机制下设方法学、申请项目、签发碳信用、注销碳信用、交易所、交易量等内容,在进行全面数据分析基础上,对我国碳信用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报告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国内率先发布的关于碳信用机制的专题报告;2.联袂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国内**)编制发布,进一步体现报告的**性、专业性、影响力;3.编写团队在国内较早从事碳信用机制研究,熟悉国际/国内碳信用的不同机制及其与先进信息化技术结合的发展趋势; 4.合作团队已经建立全球碳信用机制跟踪数据库,并实时更新,从而确保报告数据源的专业性、完整性和时效性。本报告适合碳信用市场从业人员、科研人员、金融机构从业者,以及对此类型资产交易与管理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参考。 "

"刘志,现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链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临港环境权益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权益资产、碳信用机制、绿证绿电跟踪机制、电网排放因子、互联网+能源等方面技术研究。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设计了绿证核发交易平台,主持完成了全国首套环境权益资产跟踪平台系统,并有多篇专报获得部委领导签批。在重要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0项并获授权。梅德文,现任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兼任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中心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等。从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成立至今担任总经理,有十五年碳交易与二十年投融资从业经历,发表了多篇绿色金融与碳市场文章。戴璟,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博士,现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电力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长期从事能源战略和电力智库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委托的多个“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研究课题。"

前 言 FOREWORD 时光荏苒,2022年成为我们全球共同努力的重要一年,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这一年我们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国郑重承诺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全球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决策不仅对我国自身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我们在全球碳减排事业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作为这一宏伟目标的一部分,碳信用逐渐跻身重要的碳资产形态,架起了连接全球碳市场的桥梁,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经历了全球能源紧张的考验后,我们看到即便面对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人类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愿景并未改变。相反,我们更加迫切地探求如何借助碳信用加速这一愿景的实现。我国积极融入全球碳信用市场,为构建更有效的碳减排市场和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贡献力量。 为了全面展现碳信用市场的发展情况,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国网新能源云碳中和创新中心、北京壹清能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制了这份报告。我们旨在向读者介绍碳信用市场的现状,并通过深入的分析揭示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帮助市场参与者更准确地理解和参与碳信用市场。此外,我们希望为制定更科学的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推动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碳信用市场的国际国内机制,包括联合履约机制、清洁发展机制、独立机制和区域机制。目前,全球存在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碳信用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核证碳标准(VCS)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是备受关注的机制。我们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机制,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全景的碳信用市场...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CONTENTS

1 执行摘要 1

2 碳信用发展环境的重要变化 6

2.1 国际碳信用发展环境的重要变化 6

2.1.1 做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和组织数量上升 6

2.1.2 俄乌冲突引发全球化石能源与碳价格发生变化 10

2.2 我国碳信用发展环境的重要变化 11

2.2.1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连续施策 11

2.2.2 我国为实现双碳目标建立气候投融资试点 14

3 碳信用机制发展现状 17

3.1 国际机制 17

3.2 独立机制 20

3.3 区域、国家和地方机制 26

3.4 我国碳信用机制现状 30

3.4.1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30

3.4.2 碳普惠机制 31

4 碳信用项目发展现状 34

4.1 碳信用机制方法学总览 35

4.2 碳信用项目概览 38

4.2.1 碳信用项目数量对比 38

4.2.2 碳信用项目分布 38

4.2.3 碳信用项目类型分析 43

4.3 碳信用预测与签发量 47

4.3.1 碳信用项目预计减排量 47

4.3.2 碳信用项目签发量 55

4.4 碳信用交易现状 58

4.4.1 国际现状 58

4.4.2 我国现状 61

4.5 小结 64

5 碳信用发展趋势与建议 65

5.1 全球碳信用发展面临的挑战 65

5.2 全球碳信用发展趋势 66

5.2.1 碳信用市场加快融合 67

5.2.2 碳信用评价体系稳步建立 68

5.2.3 技术引领碳信用发展 69

5.3 我国碳信用发展建议 72

附录A 区块链技术在碳信用市场的应用 74

A.1 区块...

"2023年2月4日,北京市、生态环境部、中央人民银行等多家机构,发起成立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明确其将承担全国碳信用交易工作,也是完善我国碳市场建设重要工作内容。

《全球碳信用发展报告2022》全面系统分析了全球碳信用机制构成、项目数量构成及资产签发构成。重点分析了基于区块链的碳信用流通方式、数量及存在问题,并对未来我国碳信用市场发展提出具体建议。本报告是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联合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等单位共同编写的,对推动我国碳减排事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