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言荣 林媛 陶伯万
定价:76元
印次:1-13
ISBN:9787302306856
出版日期:2013.02.01
印刷日期:2025.07.14
图书责编:鲁永芳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中涉及的电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特征,电、磁、光等方面的性质,电子元件设计、开发应用所需的材料基础知识。对电子材料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叙述,介绍了电子材料的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本书共13章,包括电子材料概述、材料的分析与表征、薄膜、厚膜,以及陶瓷等基本工艺、超导、导电、半导体、电阻材料、介质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敏感材料与封装材料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微电子与固体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半导体、光电子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冶金、物理、化学、化工等相关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电子材料导论》自2000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与欢迎,还被一些学校选作教材。读者和教师们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或者和我们直接联系,对该书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电子材料》是以《电子材料导论》为基础重新编写的。本书以《电子材料导论》的主要内容为框架,删除了一些较老的和比较专门的内容,将材料常用表征方法和电子材料制作中的常用工艺等从原书各章中分离出来专门叙述;在更新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光电材料、热电材料、吸波材料和封装材料等章节。这样,基本上囊括了电子信息材料中的主要材料。由于电子材料涉及面非常广,需要的知识也很宽,为了便于自学和讲授,这次修改的原则是“实用、新颖,广而不深,图文并茂”. 本书由李言荣院士主编,林媛教授和陶伯万教授任副主编;恽正中教授主审;恽正中教授和黄文副教授统稿。参加编写人员都来自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编写分工为:第1章,陶伯万,恽正中;第2章,曾慧中;第3章,陶伯万;第4章,蒋书文;第5章,贾利军;第6章,罗文博;第7章,熊杰;第8章,黄文;第9章,袁颖;第10章,周佩珩;第11章,黄文,恽正中;第12章,张胤,其中吸波材料为张辉彬;第13章,林媛。 电子材料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编写时考虑到各校的具体情况,各章有一定的独立性。选用本书为教材时,各校可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对书中内容加以取舍,来组织教学,以适应不同专业对电子材料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有些章节也可让学生自学,以扩大知识面。本书也可供材料、冶金、化工、物理等相关学科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恽正中教授仔细地审阅了...
1.1 电子材料的分类与特点1
1.1.1 电子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
1.1.2 电子材料的分类1
1.1.3 电子材料的环境要求2
1.1.4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4
1.2 无机电子材料5
1.2.1 晶体的特征5
1.2.2 同构晶体和多晶型转变9
1.2.3 固溶体11
1.2.4 金属间化合物13
1.3 实际晶体、非晶体和准晶14
1.3.1 实际晶体14
1.3.2 非晶态材料16
1.3.3 准晶体简介18
1.4 电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20
1.4.1 表面的定义和种类20
1.4.2 清洁表面的原子排布21
1.4.3 实际表面的特征23
1.4.4 晶粒间界26
1.4.5 相界和分界面28
1.5 电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29
1.5.1 现代社会对电子材料的要求29
1.5.2 电子材料的选用原则30
1.5.3 纳米材料31
1.5.4 复合材料与梯度功能材料31
1.5.5 超常材料34
1.5.6 电子材料的发展动态35
复习思考题36
参考文献36电 子 材 料目 录第2章 电子材料的分析和表征38
2.1 电子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38
2.2 电子材料结构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39
2.3 电子材料的显微分析法41
2.4 电子材料表面界面分析技术44
2.5 扫描探针技术46
2.6 光谱分析技术49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