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原理

作者:王跃科 陈建云 张传胜 邢克飞

丛书名:普通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3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97970

出版日期:2012.10.01

印刷日期:2012.10.16

图书责编:王欣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内 容 简 介 本书的主题是测量原理,主要用于测量的科学基础学习与教学,为理解各种具体的测量知识与掌握各种专门的测量技能奠定语言基础,同时也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分析测量问题建立基本的理论体系。 本书分为6章,包括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的数学物理模型、测量的有效性分析、测量中的计算方法、测量系统、测量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本书可作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或相关测量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可用于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学,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测量是一个在科学、技术、工程乃至社会生活中十分常用的术语。 在各专业领域中,测量的技术表现形式非常具体,测量的具体知识复杂而多样。 作为一个十分常用的术语,测量的内涵本质必有统一的、共性的规律。找出这个规律,并尝试用某种语言符号表达出来,以便我们在理解和归纳已有测量知识,或者在研究新的测量问题时作为思考或分析的工具,这就是本书的基本目的。 本书的主题是测量原理,主要用于测量的科学基础学习与教学,为理解各种具体的测量知识与掌握各种专门的测量技能奠定语言基础,同时也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分析测量问题建立基本的理论体系。 对于测量原理的构成,我们可以用两组关键词来概括。第一组关键词是名词,包括量值、信号、算子、误差、系统; 第二组关键词是动词,包括分析、计算、设计。这两组关键词主体上可以构成测量原理的基本语言符号,而基本的语法则按测量概念的本质(比对),借鉴数学与哲学的语法逻辑来表达。 按照科学技术方法论的一般原则,由于测量的科学技术形态十分复杂,测量原理需要将各种测量的外延知识最大限度地化简,只能用抽象的、形式化的语言体系来表达一种凝练的知识结构。作为一种尝试,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体现测量学的内涵知识体系,能够满足牛顿倡导的统一性,并希望本书在本科教学的意义上是基本完整的。 本书从策划到成稿,经历了7年的时间。尽管网络时代搜寻资料如此方便,尽管测量原理根本无须保密,但我们确实没有找到可以直接引用的资料。限于作者能力和作者所在学科团队的学术水平,我们经历了长期、反复的思索与困惑,亦可谓七年之痒。阴差阳错,作者所在院校2009年制定的新教学计划中决定开设测量原理这门课程,紧迫...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测量的基本概念

1.1测量常识

1.1.1测量的概念

1.1.2测量的过程

1.2古测量学

1.2.1中国古代的测量学

1.2.2埃及古代的测量学

1.2.3数学发展与测量学

1.3量的概念

1.3.1量的定量性

1.3.2量的统一性

1.3.3量的存在性

1.4测量的本原

1.4.1第一个约定

1.4.2第二个约定

1.5测量定义

1.5.1定量性

1.5.2操作性

1.5.3确定性

1.6测量原理

1.6.1测量知识的学习

1.6.2测量原理的定义

1.6.3本书的体系结构

思考题及习题

第2章测量的数学物理模型

2.1测量信号

2.1.1测量信号的定义

2.1.2测量信号的来源

2.1.3测量信号的函数表示

2.1.4测量信号的基本要素

2.1.5测量信号的结构与类型

2.2测量噪声

2.2.1噪声的来源与性质

2.2.2噪声的数字特征

2.2.3高斯噪声与白噪声

2.2.4噪声的幅度划分

2.3测量方程

2.3.1测量信号的取样

2.3.2测量方程的定义

2.3.3测量信号的有效性

2.4测量算子

2.4.1定义与性质

2.4.2基本问题

2.4.3普适性测量算子

2.5测量误差

2.5.1误差的描述

2.5.2误差的度量

2.5.3测量的合格性

2.6测量性能限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