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实践导学课程教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付钪、李红豫

丛书名: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型教程

定价:21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56991

出版日期:2011.09.01

印刷日期:2011.09.23

图书责编:谢琛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计算机基础实践导学课程教案》是与《计算机基础实践导学教程》(主编: 付钪,副主编: 何娟、鞠慧敏)配套的教学用书。 该书按实际教学中的运作,以课次为主线,安排了44次课,88学时的内容。可以根据各专业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学时选择相关的课次进行教学。附录C提供了“课程内容选用清单”.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与实际工作和国际认证接轨,本书附录A收录了9个MOS认证Word导学实验,附录B收录了8个MOS认证Excel导学实验。可在课堂上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这两部分实验,以实现“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的目标,同时以点带面,开阔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另外,可在后续的计算机基础选修课中全面展开这部分内容。

信息能力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对信息的吸纳与处理已成为现代人成功的重要素质,信息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以及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应用中体现的意识和思想。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等设备和工具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是提升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是这一作用的具体表现。 1. 本书的内容 作为《计算机基础实践导学教程》配套的教学用书,该课程教案的内容以信息处理的过程为基本主线进行组织,包括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和视频处理;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网络诉知识和操作也是本书的重要内容。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要求,即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设置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设计与开发型实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在课程教案中设计了“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能力、以“任务”驱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实现该课程教案对教学的辅助与支持功能。 为了实现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使学生能力发展获得认可,特在该课程教案的附录部分设置了“Microsoft Office Specialist认证补充Word导学”和“Microsoft Office Specialist认证补充Excel导学”等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MOS(Microsoft Office Specialist)认证的要求、特征和操...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0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1

0.1 教学目标3

0.2 教学要求3

0.3 教学文件的整合4

第1章 Windows XP的使用6

1.1 学时分配与知识要点6

1.2 教案设计6

1.2.1 第1次课--Windows的基本操作6

1.2.2 第2次课--Windows的基本操作8

第2章 信息的获取11

2.1 学时分配与知识要点11

2.2 教案设计11

2.2.1 第3次课--网络信息的获取11

2.2.2 第4次课--网络信息的获取13

第3章 文字处理16

3.1 学时分配与知识要点16

3.2 教案设计16

3.2.1 第5次课--简单文档排版16

3.2.2 第6次课--长文档排版19

3.2.3 第7次课--制作论文排版模板21

3.2.4 第8次课--表格、公式编辑器23

3.2.5 第9次课--自选图形、文本框25

3.2.6 第10次课--项目符号和编号、排版作业讲评27

3.2.7 第11次课--自动题注、交叉引用29

3.2.8 第12次课--设计个性化演示文稿、制作多模板文件303.2.9 第13次课--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33

3.2.10 第14次课--Visio绘制模块图/流程图36

第4章 数据处理38

4.1 学时分配与知识要点38

4.2 教案设计38

4.2.1 第15次课--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38

4.2.2 第16次课--导入和导出数据、Excel公式和函数40

4.2.3 第17次课--Excel常用函数42

4.2.4 第18次课--根据表格数据生成Excel...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