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碳足迹及其碳管理研究

作者:孙瑞红、高峻、叶欣梁

定价:32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44148

出版日期:2013.12.01

印刷日期:2014.01.02

图书责编:朱敏悦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碳足迹及其碳管理研究》编著者孙瑞红、高峻、叶欣梁。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碳足迹及其碳管理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环境生 态学、旅游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采用理论演绎、模型构建、实证研究、GIS和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探索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碳管理机制,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碳足迹及其碳管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参考国际上通用的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结合对自然保护区内游客活动的过程分析,提出基于混合生命周期的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清单,依据清单对九寨沟各排放源的碳排放与碳储存进行统计分析。其次,设计碳足迹评价模型,对九寨沟的碳足迹和碳平衡的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基于流程管理提出自然保护区的碳管理机制,对九寨沟现有的碳管理进行改进。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碳足迹及其碳管理研究》图文并茂,资料丰富,便于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1998.9-2002.7 天津商业大学旅游学院 经济学学士2002.9-2005.7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旅游学系 管理学硕士2005.7至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讲师2008.9-2013.6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工学博士2010.3-2010.9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旅游学院 访问学者参加项目:2013.1-2016.12 国家自然基金 课题组参与人员旅游开发的景观响应-价值-服务评价及其调控机制研究——以九寨沟为例(项目编号:41271554)2009.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组参与人员海岸带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机制及其调控模式(项目编号:41271554)2012.5-2012.7 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地区大型节事与城市旅游 课题组参与人员负责部分:澳大利亚的大型节事-以布里斯班和悉尼为例2012.5-2013.5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课题组组长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服务接待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2-Z-58-A)论文及著作:[1] 生态旅游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副主编[2] 中国-澳大利亚旅游发比较研究(第六章、第九章)[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 分章作者[3] Theories Study of Modelling Tourism Impacts on Coastal Environment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573-574):358-363. (EI) 第一作者[4] 崇明前卫村旅游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2(11). 第一作者[5] 上海市居民休闲对节事活动的参与度研究[J].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09(4). 第一作者[6] Study on the Benefit Protection of Residents in Ecotourism Are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2009. (EI)第一作者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研究目标、内容及关键问题()

121研究目标()

122研究内容()

1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33创新点()

2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1国内外相关碳足迹研究综述()

211国内外碳足迹相关研究()

212国外旅游碳足迹研究()

213国内旅游碳足迹研究()

214国内外碳足迹研究评述()

22国内外相关碳管理研究综述()

221国外碳管理研究综述()

222国内碳管理研究综述()

223国内外碳管理研究评述()

3自然保护区碳足迹评价模型构建()

31自然保护区碳足迹评价模型()

311自然保护区碳足迹评价的主要内容()

312自然保护区碳足迹评价的流程()

313自然保护区的碳足迹评价模型()

32自然保护区碳清单设计()

321自然保护区内的碳排放分析()

322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清单设计流程()

323基于混合生命周期的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清单设计()

33碳足迹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331碳足迹评价指标选取()

332自然保护区的碳足迹计算方法()

4自然保护区碳管理机制构建()

41自然保护区碳管理机制的理论支撑()

411自然保护区碳管理的基本理论()

412自然保护区碳管理的框架()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