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75元
印次:2-7
ISBN:9787302396994
出版日期:2015.07.01
印刷日期:2021.07.30
图书责编:佟丽霞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系统介绍了机械及工程结构的振动试验分析理论和测量技术。全书共12章。第1~5章阐述有关振动测量的基本概念、信号适调和数据采集、传感器技术及常规测量方法;第6、7章介绍振动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基本理论、随机振动的基本概念和信号分析,增加了拉氏变换与 Z变换的比较及随机减量法的内容;第8、9章着重介绍频响分析和模态分析的物理概念和最基本的模态分析方法,并专题介绍了应变模态理论;第10、11章主要阐述振动和冲击隔离理论与方法、机械故障信号分析和运行监测;第12章介绍结构振动试验的模型理论,并专题介绍了模型模态分析的相似理论。全书由浅入深,着重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的介绍,系统引入了现代振动实验和分析技术,所引图表和公式均充分考虑了工程可应用性。 本书可作为力学、航天航空、机械、精密仪器、汽车、动力、土木、工程物理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
陆秋海,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97年清华大学固体力学博士。1999年副教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振动实验室主任,兼清华大学强度与振动中心副主任;2003年兼清华大学破坏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7年教授,2013年兼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动力学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模态分析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常委,振动与噪声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陆秋海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动力学与控制、损伤识别方法、模态理论及应用、非线性系统参数识别等。具有近20年结构动力学理论、实验技术及应用研究和教学的经历。作为负责人承担有国家自然基金、863、921工程、国防协作项目、校基础研究基金和横向课题等40余项。已发表论文90余篇,合作论著及教材2部,电子教案1份。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李德葆,195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1962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毕业。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振动实验室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现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原振动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力学学会会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会员,模态分析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李德葆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振动模态理论及其应用、结构振动控制、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等。具有近30年的结构动力学理论、实验分析与应用研究和教学的经历。他所发展和完善的应变模态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要著作除本书外有:《实验模态分析及其应用》,《振动测量及试验分析》,《振动模态分析及其应用》,《振动测试及应变电测基础》。
本书第1版自2004年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期间多次重印,使我们有机会在2011年第3次重印前对书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较系统的修订。虽然如此,作者仍时常感到本书的内容难以完全满足现行教学和技术普及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读者和出版社的鼓励下,我们对原书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行教学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在第2版中,我们更加注重工程观念和标准化的贯彻,增加了一些常见传感器的指标、材料和结构物性参数表、制造商信息和国家标准等内容,以方便读者对工程应用有基本的了解。对更进一步的内容,文中在适当的地方标出相应的参考书,以方便读者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全书的名词术语也都尽可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统一。同时,为方便读者进一步阅读英文文献,也方便国际留学生理解中文讲授的内容,本书给出了重要名词术语的英文翻译。为方便读者阅读的检索,还编制了本书重要名词术语汉英对照及索引。 为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概念,各章都编制了相应的复习思考题。 本版注重相关科学家的介绍,在不同章节对书中涉及的部分科学家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能方便了解相关技术的开创者,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作者2015年3月
1.1振动测试的一般意义1
1.2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和振动参数2
1.3简谐振动的表示方法6
1.4周期振动的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9
1.5周期振动的频谱表示法12
1.6振动测量方法13
1.7振动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15
1.8振动测量的若干术语17
1.9振动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8
1.10对数标尺与分贝表示法23
1.11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27
习题32
第2章振动信号传感器34
2.1惯性式传感器的力学原理34
2.2位移计型惯性式拾振器的构成特点36
2.3动圈型磁电式速度拾振器38
2.4加速度计的构成特点41
2.5压电式加速度计及其应用问题44
2.6伺服式加速度传感器57
2.7关于周期信号测量中波形畸变的讨论61
2.8振动传感器的标定64
2.9电涡流传感器69
2.10电容位移和加速度传感器75
2.11压阻式加速度计78
2.12其他常用传感器和测量方法81
习题84
第3章若干现代传感器介绍85
3.1薄膜网格式压力传感器85
3.2智能传感器88
3.3光学干涉法测量简谐振动位移90
3.4激光多普勒外差干涉法测量位移、角度和速度92
3.5光纤陀螺97
3.6光纤加速度传感器99
3.7无线传感器及无线测试技术概述100
习题105
第4章信号适调与数据采集106
4.1多路复用技术107
4.2通用放大109
4.3隔离118
4.4模数转换120
习题126
第5章机械振动的运动量和动特性参数的常用测量方法127
5.1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