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

作者:闫晓军、胡殿印、张小勇、王荣桥

丛书名:高等院校力学教材

定价:39.9元

印次:1-6

ISBN:9787302407423

出版日期:2015.08.01

印刷日期:2024.01.25

图书责编:佟丽霞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弹性力学是力学、机械、土木、航空航天等专业的基础课。本书紧密结合当前工程技术发展,对相关概念和知识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同时,根据弹性力学的发展历程,系统、条理地给出了其研究方法。 全书共9章,涵盖了弹性力学的发展历史、数学基础、基本概念、方程组建立及求解原理、经典例题、数值方法、实验方法等内容。在大部分章中增加“重点概念阐释及知识延伸”部分,将该章涉及的重点概念进行深入内涵解释或证明,对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也进行了介绍、对比、关联,以期起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会贯通、扩展视野的作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相关专业本科、研究生的学习使用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弹性力学》目前是北航的“精品课”,任课教师有四位教师:闫晓军,胡殿印,张小勇,王荣桥。四位教师的简历如下:闫晓军,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2001年3月获博士学位。2002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2007年破格聘为教授,2008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6月~2010年6月,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访问学者。是北航本科生精品课“弹性力学”,研究生一级学科基础课“高等固体力学”的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有:高温结构力学,智能结构,MEMS力学。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支持,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2009),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1次、二等奖2次(1997,2014)、三等奖(2007)1次,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博士(2005)”,首届北航“蓝天科研新星”(2005)。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编著教材1部。胡殿印,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2002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2009年3月获博士学位。2010年12月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2012年聘为副教授。2012在韩国仁荷大学固体力学实验室学术访问。主讲本科生精品课“弹性力学”、“航空航天概论现场课”;研究生一级学科必修实验课“微小型发动机装配实验”的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有:疲劳与断裂力学,结构可靠性。获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2014-2016),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后(20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新秀(20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产实习优秀指导教师(2014)。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王荣桥,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2002-2004年在韩国仁荷大学机械工程系固体力学研究室访问研究。先后主讲本科生必修课“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专业必修课“发动机结构优化”,主讲研究生学位课“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作为主讲教师之一,参加“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校精品课建设。主持多项校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2007)。主要从事针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理论与试验、多学科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重大基础专题、863重点项目、国防预研重点项目、航空基金等相关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著作2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50余篇。2005年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获6次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张小勇,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2006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随后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2012年1月获博士学位。2014年1月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是北航本科生精品课“弹性力学”,研究生一级学科基础课“高等固体力学”的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材料结构、发动机结构强度、空间机构设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在航天智能化连接与分离机构方面的研究工作获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

弹性力学是力学、机械、土木、航空航天等专业的基础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教材,一方面要准确、生动地介绍课程相关的概念和知识,为读者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还需要系统、条理表述本学科的研究方法,便于读者在后续的工作中借鉴和使用。 在阐述弹性力学基本概念时,教材注重科学(弹性力学)和技术(工程)的结合。以第7章弹性力学的经典例题为例,教材首先介绍其工程背景,说明“从哪儿来”; 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物理模型; 在数学求解之后,则给出求解结果的工程应用,指出“到哪儿去”。每个例题的内容,体现了“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程。书中各章的内容都给出了大量的工程实例。 在介绍弹性力学的求解方法时,教材注重阐述整个求解思路。首先,通过介绍弹性力学及其经典例题的发展历史来体现: 较详细地介绍了科学家如何寻求和定义合适的物理量,如何建立不同形式的方程,以及如何采用不同的化简方法来求解的历史,还原了弹性力学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章节安排来体现: 先介绍基本物理量(第3章),再介绍方程组(第5章),再重点介绍如何简化求解的过程(第6章)。弹性力学的发展历史和求解方法的演变,实际上折射出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以期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教材还注重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汇。除第2章外,在每章内容中增加“重点概念阐释及知识延伸”部分,将本章涉及的重点概念进行深入内涵地解释或证明,将本章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也进行了介绍、对比、关联,以期起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会贯通、扩展视野的作用。 本书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课程内容。在每章中尽量安排框图来表达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 通过曲线、云图、照片等表达求解结果...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绪论

1.1概述

1.2发展历史

1.3基本假设

1.4研究方法

1.5与其他力学课程的关系

1.6本书内容安排

1.7重点概念阐释及知识延伸

1.7.1连续介质

1.7.2弹性力学建模中的物理量

1.7.3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

1.7.4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对比例子

1.7.5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对弹性力学发展的贡献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数学基础

2.1概述

2.2坐标系

2.3标记方法

2.3.1指标记法

2.3.2求和约定

2.3.3微分标记法

2.4标量与矢量

2.5坐标变换

2.6张量

2.7常用张量

2.7.1Kronecker符号

2.7.2交错张量(εijk符号)

2.8张量相关运算及法则

2.8.1张量的性质

2.8.2二阶张量特征值及不变量

2.8.3各向同性张量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应力与应变

3.1概述

3.2外力

3.3应力

3.3.1应力矢量

3.3.2应力张量

3.3.3主应力

3.3.4八面体应力

3.3.5应力球张量和应力偏张量

3.3.6平衡方程

3.3.7应力小结

3.4应变

3.4.1位移

3.4.2应变张量

3.4.3位移与应变关系

3.4.4主应变

3.4.5八面体应变

3.4.6应变球...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