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动态Web开发技术项目化教程
网络资源处为本书PPT、实例及课后答案

作者:沈蕴梅、童文俊、符钰、郑广成、顾蓬蓬、沈晔

丛书名: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型教程

定价:2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31350

出版日期:2016.04.01

印刷日期:2016.03.24

图书责编:谢琛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ASP.NET是基于.NET平台开发动态Web应用程序的技术,它是.NET框架的一部分。本书采用C#语言讲解ASP.NET的核心技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典型的项目载体,采取课内外项目并行、工作过程项目化的模式,系统地介绍ASP.NET系统架构与逻辑设计、实体设计与多层依赖、数据库访问与实现、动态Web界面设计与编码、Excel高级报表、数据查询统计等高级编码技术和方法。为了便于读者全面掌握程序设计技术和规范,深刻体会编程的乐趣,最后给出一个综合性的实战项目,全面讲述了Web应用系统的开发全过程。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成的,采用了“工作过程项目化”的教学流程进行内容重组,通过示例讲解知识点和技能点,课内主训一个项目,课外并行实战一个项目,通过项目导入(导入课内训练项目的项目场景、引导问题)、技术与知识准备(讲、练“课内主讲项目或示例”)、项目训练(完成课内训练项目)、平行项目训练(完成平行项目)的流程实现本书单元内容编写。 为方便教学,本书可提供教学课件和各单元源代码程序。

沈蕴梅,解放军理工大学讲师,2012年出版过《C#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公开发表《基于.NET的校友会网络系统平台的设计》等5篇论文。童文俊,男,助理研究员 硕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北美学院教务部主任。毕业于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2005年取得江南大学控制工程硕士学位。

微软公司推出的ASP.NET技术,以其成功的发展战略和技术本身的无限魅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取得骄人的成绩,受到行业专业人士和学习者的青睐。 本书主要基于岗位技能、软件流程和规范,采取了“工程过程项目化”的编写模式进行编写的,是教学团队结合“产教融合、产学并行”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展现,团队经过筛选和提炼后,确定典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载体,更适合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和应用本科的教学及训练的要求。 该书通过项目导入提出问题,通过技术与知识准备,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方法,然后回到项目训练完成项目,再通过并行项目进一步训练,达到巩固和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实现了课内外项目并行推进的教学形式。本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章节和硬项目化编写形式,采取了产学并行的形式进行内容组编,全书共分十章,最后一章通过综合项目训练学生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体现了“做中学、学中产”的实训教学思想。该书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 ASP.NET系统架构与逻辑设计。 第2章 实体设计与多层依赖。 第3章 数据库访问与实现。 第4章 动态Web界面设计与编码。 第5章 数据绑定与高级编码。 第6章 WebService和Ajax应用。 第7章 数据导入、导出与报表。 第8章 系统优化与测试。 第9章 系统发布与部署。 第10章 综合项目实训。 本书由沈蕴梅、童文俊、符钰主编,郑广成、顾蓬蓬、沈晔副主编,沈蕴梅负责统稿,何光明、王珊珊、卢振侠、石雅琴、曹冬梅、陈莉萍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校对工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得到了苏州吉耐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孔...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ASP.NET系统架构与逻辑设计1

1.1项目导入1

1.2技术与知识准备1

1.2.1ASP.NET介绍1

1.2.2B/S系统搭建技术2

1.2.3系统逻辑设计5

1.2.4数据库创建方法5

1.3项目训练6

1.4平行项目训练7

1.5总结8

1.6习题8

第2章实体设计与多层依赖9

2.1项目导入9

2.2技术与知识准备9

2.2.1根据数据库表编写实体9

2.2.2实现各层之间的依赖11

2.3项目训练13

2.4平行项目训练15

2.5总结18

2.6习题19

第3章数据库访问与实现20

3.1项目导入20

3.2技术与知识准备21

3.2.1访问数据方法和编码21

3.2.2访问类的设计与编码21

3.2.3多层B/S下实现数据访问243.3项目训练28

3.4平行项目训练34

3.5总结37

3.6习题37

第4章动态Web界面设计与编码38

4.1项目导入38

4.2技术与知识准备39

4.2.1界面布局与设计39

4.2.2基于控件的详细设计41

4.2.3界面之间的调用与实现44

4.3项目训练46

4.4平行项目训练54

4.5总结55

4.6习题55

第5章数据绑定与高级编码56

5.1项目导入56

5.2技术与知识准备57

5.2.1录入数据方法与编码57

5.2.2查询数据方法与编码61

5.2.3删除数据方法与编码65

5.2.4修改数据方法与编码67

5.3项目训练70

5.4平行项目训练80

5.5总结88

5.6习... 查看详情

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三大关键技术: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居三大关键技术之首。国民经济的发展采取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方针,要求在所有领域中迅速推广信息技术,导致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原动力,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因此,计算机学科的优秀人才不仅应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优秀人才是社会的需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对于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十分重要,而教材的选择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型教程》主要考虑了下述两方面。
一方面,高等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程之后,立刻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开发与应用尚存在一些困难,而《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型教程》就是为了填补这部分空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机科学理论,而且也学会了应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需要经过实践练习,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因此,本套教材增强了实践性、应用性和可理解性,并在体例上做了改进——使用案例说明。
实践型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特征,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特殊的作用。因此,研究和撰写实践型教材是必需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优秀的教材是保证高水平教学的重要因素,选择水平高、内容新、实践性强的教材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在教学中,应用实践型教材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实践型教材应由教学经验丰富、实际应用经验丰富的教师撰写。此系列教材的作者不但从事多年的计算机教学,而且参加并完成了多项计算机类的科研项目,他们把积累的经验、知识、智慧、素质融于教材中,奉献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
我们在组织本系列教材过程中,虽然经过了详细的思考和讨论,但毕竟是初步的尝试,不完善甚至缺陷不可避免,敬请读者指正。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