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在介绍法学基本理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上,全面讨论了中国宪法、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商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国际法律制度、国际私法制度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全书内容全面,阐述得当,用语规范,文字简洁。第四版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对第三版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本书适用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法律、法学有兴趣的其他读者。

主编高其才,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浙江省慈溪市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理学、法社会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中国习惯法论(修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瑶族习惯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多元司法——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方式及其变革》(法律出版社2009年)、《桂瑶头人盘振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乡土法学探索》(法律出版社2015年)、《习惯法的当代传承与弘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法理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等。�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绪论:法学基本理论1

第一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概论11

第一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1

第二节当代中国的法律制定13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法律实施16

第二章中国宪法19

第一节中国宪法概述19

第二节国家的基本制度22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25

第四节国家机构26

第五节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30

第三章中国行政法律制度33

第一节行政法律制度概述33

第二节行政组织法律制度36

第三节行政行为法律制度40

第四节行政监督法律制度53

第四章中国民事法律制度61

第一节民事法律制度概述61

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制度63

第三节物权法律制度72

第四节债权法律制度80

第五节人身权法律制度86

第六节知识产权法律制度89

第七节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93

第八节侵权责任法律制度97

第五章中国商事法律制度106

第一节商事法律制度概述106

第二节公司法律制度110

第三节证券法律制度123

第四节票据法律制度130

第五节保险法律制度134

第六节破产法律制度138

第六章中国经济法律制度143

第一节经济法律制度概述143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法律制度144

第三节广告法律制度148

第四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149

第五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152

第六节会计法与审计法律制度157

第七节价格法律制度159

第八节...

在中国,“法”一词涵义较为广泛。从语源上看,汉字的“法”古体为“灋”。根据我国第一部字书,由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的释义,它大体有三层涵义:第一,“法”与“刑”是通用的。古代的“刑”字,含刑戮、罚罪之意,也还有“规范”的意义。第二,法者,平之如水 ,含有“公平”之意。第三,法含有“明断曲直”之意。同时,古代的法具有神明裁判的特点。

中国古代“法”在典章制度意义上和在哲理意义上两方面使用。“法”在典章制度意义上与“律”“法律”“法制”等相通解。《管子·七臣七主篇》:“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唐律疏议·名例篇》曰:“律之与法,文虽有殊,其义一也。”中国古代秦汉以后的法律文件,采用过许多名称,如律、令、典、敕、格、式、科、比、例等,它们都是典章制度意义上、国法意义上的“法”。在哲理意义上,汉语的“法”,与“理”“常”通用,指“道理”“天理”或常行的范型和标准。《尔雅·释诂》:“法,常也。”具体而言,抽象的“天命”“天志”“礼”“理”“天理”“法度”“道”乃至“人情”等,都属于“法”的范畴。清末民初,由于受日本的影响,国法意义上的“法”,逐渐由“法律”一词代替。

在西文中,“法”也在典章制度意义上、国法意义上和在哲理意义上使用。有学者认为,法指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即自然法;法律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的法律规则,即实在法,这类法律与国家相联系,出自于国家。

在当代中国,法律一般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本书主要在国法意义上讨论法律,用“法律”表示,唯在涉及哲理意义上时用“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