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卢昌海
定价:45元
印次:1-2
ISBN:9787302506898
出版日期:2018.09.01
印刷日期:2020.03.04
图书责编:胡洪涛
图书分类:零售
这是继《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和《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之后的第三本同系列科普书, 泡利一生中犯过哪些重要的错误?尚无定论的诸如宇宙常数、追寻引力的量子理论等前沿探索,相对于主线这些可能是波折,是花絮。但也许会成为未来主线的源头。科学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本书看似花絮的内容,却蕴含着科学上更多的可能性,对于读者的知识架构的补充大有裨益。 在科学思维上,读完此书,你也许对这段话理解更深“科学一直是犯着错误,不断纠正着错误才走到今天的,永远正确绝不是科学的特征——相反,假如有什么东西标榜自己永远正确,那倒是最鲜明不过的指标,表明它绝不是科学。”质疑和批评的科学精神也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
卢昌海,出生于杭州,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留学,于200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旅居纽约。著有《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上下百亿年:太阳的故事》《黎曼猜想漫谈》(获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原创类金签奖)、《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入选“2014中国好书”)、《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霍金的派对:从科学天地到数码时代》《经典行星的故事》等,并曾在《南方周末》《科学画报》《现代物理知识》《数学文化》(任特约撰稿人)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一百多篇科普及专业科普作品。
这本书照说是不必有单独序言的,因为跟《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 和《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属同一系列的文章合集,从而该像后 两者那样共用序言。 可惜在这个本质上是非线性的世界里,长期预测是不容易的——比如在撰写 那篇序言时,我就只预计写两本书:一本为科学史,一本为科普——并且还明确 写到了文字里。 我的理科类的散篇不外乎科学史和科普,照说那样一瓜分也就一网打尽了。 然而我却低估了多年码字积存的文章数量,而且也忘了自己还在继续写…… 因此只得为这本书另撰序言。 仔细说来,昔日的序言除开口闭口只谈“两本书”外,还有一处没为这本书 留余地,那就是替当时预计的两本书所拟的副标题一为“科学殿堂的人和事”,一 为“科学殿堂的砖与瓦”。“人和事”为“软件”,“砖与瓦”系“硬件”,软、硬件 都有了,科学殿堂还缺什么? 思来想去,也就只能添些花草了,于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就取为“科学殿堂的 花和草”。 这副标题跟内容倒也相称,因为这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中,几篇主要的都是介 绍科学中的波折而非主线,从而具有花絮色彩。比如最“切题”的《泡利的错误》 介绍了著名物理学家泡利所犯的错误,是已成历史的花絮;篇幅最长的《μ 子反 IV 泡利的错误:科学殿堂的花和草 常磁矩之谜》是“现在进行时”的波折,因为背后的几种主要可能——理论计算 存在错误、实验测量存在错误或标准模型存在局限——皆属波折;其他几篇长文 诸如《追寻引力的量子理论》和《宇宙学常数、超对称及膜宇宙论》由于是介绍 尚无定论的前沿探索,则有很大可能会被未来判定为花絮。 当然,所有波折都是相对...
1 无穷集合可以比较吗? 003
2 实数都是代数方程的根吗? 006
3 最少要多少次转动才能让魔方复原? 009
4 为什么说黎曼猜想是最重要的数学猜想? 013
5 为什么巴西的蝴蝶有可能引发得克萨斯的飓风? 017
6 泡利的错误 023
6.1 引言 023
6.2 泡利的第一次错误:电子自旋 025
6.3 第一次错误的幕后花絮 030
6.4 泡利的第二次错误:宇称守恒 038
6.5 第二次错误的幕后花絮 041
6.6 结语 044
参考文献 045
7 辐射单位简介 047
8 μ 子反常磁矩之谜 054
8.1 引言 054
8.2 有自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自旋进动 055
8.3 自旋进动与反常磁矩 057
8.4 μ 子的产生衰变性质及实验思路 059
第一部分
数 学
第二部分
物 理
VI 泡利的错误:科学殿堂的花和草
8.5 实验技巧略谈 060
8.6 实验结果概述 062
8.7 理论计算——经典电动力学 069
8.8 理论计算——相对论量子力学 070
8.9 理论计算——量子电动力学 071
8.10 理论计算——电弱统一理论 076
8.11 理论计算——量子色动力学 081
8.12 并非尾声的尾声 087
参考文献 088
9 追寻引力的量子理论 090
9.1 量子时代的流浪儿 090
9.2 引力为什么要量子化? 090
9.3 黑洞熵的启示 093
9.4 引力量子化的早期尝试 095
9.5 圈量子引力 097
9.6 超弦理论 09... 查看详情
◆“吴大猷科普奖”金签奖获得者卢昌海的新作
◆“科学”并不等于“正确”,而是意味着可以质疑,这正是科学的精髓所在
◆卢昌海的文字的阅读快感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