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8元
印次:2-6
ISBN:9787302546955
出版日期:2020.06.01
印刷日期:2025.07.02
图书责编:杨帆
图书分类:教材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各种核心课程教材属于空白,唯一一本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材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基础》,但有些偏浅,只是强调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仪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4年至2006年在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从事访问合作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校教改基金项目1项、高性能计算基金项目1项以及各类大中型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开发项目等共2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奖一项。主编本科系列教材一本,参编重点大学系列教材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划教材各一本。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感知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石,主要目的是解决物联网信息的来源和输入问题。这也是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核心基础知识。 从现有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由于物联网专业属于多学科融合,大部分都是将各交叉学科课程直接设置在其课程体系中,同时受培养计划的学分限制,从而使得课程体系的课程数量有限,知识覆盖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能够真正体现物联网特色的课程非常少,无法体现本专业的独特性。 仅就感知层技术来说,大多数仅仅局限于RFID技术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原理及应用等,并没有系统地讨论物联网感知识别技术。因此,作者在多年的物联网教学实践和相关课题研究基础上,围绕物联网感知层的识别技术,于2013年组织编写了《物联网识别技术及应用》教材。该教材自第1版(2014年)出版以来,已重印两次。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对该核心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丰富,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这次修订是在第1版基础上完成的。删除了原教材基于RFID的物流电子锁一章,重点增加了条码编码理论、快速响应矩阵码编码技术,突出了RFID的电子标签技术,使本书能够与时俱进。同时,对其他章节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物联网识别技术概述。从物联网起源以及物联网基本概念出发,给出物联网识别技术的定义,讨论了传统自动识别技术。 第二部分包...
第一部分物联网识别技术概述
第1章物联网识别技术3
1.1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3
1.1.1物联网的起源3
1.1.2物联网的发展3
1.2物联网的基本概念6
1.3物联网识别技术组成8
1.4传统自动识别技术9
1.4.1磁卡技术11
1.4.2IC卡识别技术11
1.4.3生物特征识别技术13
1.4.4图像识别技术19
1.4.5光学字符识别技术21
思考与练习23
第二部分条 码 技 术
第2章条码识别技术27
2.1条码技术的起源和发展27
2.1.1条码技术的历史27
2.1.2条码技术的发展方向29
2.1.3条码技术的研究对象30
2.1.4条码技术的特点31
2.2条码技术概述32
2.2.1条码基本概念32
2.2.2条码的分类34
2.2.3条码的结构352.2.4条码编码理论36
2.3常用的条码38
2.3.1EAN13码38
2.3.2快速响应矩阵码43
2.4条码的识别48
2.4.1条码识别的基本原理48
2.4.2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48
2.4.3条码识别系统的相关概念49
2.5条码译码技术51
思考与练习53
第3章条码应用系统设计与应用54
3.1条码应用系统设计54
3.1.1条码应用系统的组成55
3.1.2条码应用系统的工作过程56
3.1.3条码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57
3.1.4码制的选择59
3.1.5设备选型60
3.2条码技术的应用62
3.2.1条码在大型超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62
3.2.2QR码在各领域的应用64
思考与练习67 ... 查看详情
l 知识体系完整。紧紧围绕物联网感知层,全面介绍了与感知层紧密相关的一些传统自动识别技术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条形码识别技术、RFID识别技术和位置识别技术。
l 注重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条码编码理论以及条码识别原理,深入剖析了电子标签存储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讨论了常用的三种位置识别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l 强化应用实践。归纳和总结了现实生活场景中常见的相关物联网识别技术应用实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