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态势感知与信息融合
本书是战场信息融合领域的专著,对提高我军打赢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熹 赵文栋 徐正芹 张磊 胡磊 彭来献 徐任晖 许世明

定价:59元

印次:1-9

ISBN:9787302534310

出版日期:2019.11.01

印刷日期:2023.12.27

图书责编:袁勤勇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教材以战场态势感知的形成过程为主要讲解对象,要求学习完本教材后,能理解信息融合的基本步骤,了解每个步骤中的典型算法。第一章对态势感知的概念和模型进行讲述;第二章是对常用战场传感器的介绍;第三章补充信息融合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基本理论;第四章是雷达数据的处理;第五章是视频数据的分析处理;第六章详细介绍信息融合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赵文栋 博士,陆军工程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服务计算,先后主持几十项军内外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

战场态势感知与信息融合前言 信息融合技术来自军事需求,其目标是形成及时、准确、连续、完整和一致的战场态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战场传感器技术和军事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得统一的战场态势已经成为可能。利用统一的战场态势,可以支撑战场预警、作战决策、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效果评估等一系列作战活动。 信息融合早期被称为数据融合,其目标是进行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得运动目标的状态估计,完成对运动目标的连续跟踪。20世纪90年代后,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和多平台协同作战需求的涌现以及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出现,都对战场态势感知的实时性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的来源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雷达、声呐等传感器;图像视频、人工情报、网络数据等都成为战场态势信息的来源;而且融合能力也提升到战场态势估计和威胁评估等高级功能,作战应用扩展到指挥决策和精确打击。所以,人们更多地开始使用“信息融合”这个概念。 本书以战场态势感知的形成过程为主要讲解对象,要求学生学完本教材后,能理解信息融合的基本步骤,了解每个步骤中的典型算法。本书第1章对态势感知的概念和模型进行了讲述,这是本书的主要技术线索。第2章是对常用战场传感器进行了介绍,对雷达、视频、电子侦察、声呐的工作原理和输出数据类型进行了详细描述,这是理解后续信息处理算法的基础。第3章补充了信息融合过程中使用到的基本理论,由于信息融合的理论体系庞杂,因此我们只选取了数理统计、滤波、离散属性融合方面的内容,用途局限的粗糙集、随机集都被迫放弃。第4章是雷达数据的处理,这是主流的战场传感器处理,理解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概述1

1.1战场态势的概念与模型1

1.1.1态势感知模型1

1.1.2态势感知的环节4

1.1.3态势理论和逻辑模型4

1.1.4状态转换数据融合模型6

1.2数据融合及其模型7

1.2.1初始定义8

1.2.2JDL模型的演进8

1.2.3其他模型9

1.2.4战场数据融合的五级模型9

1.3多传感器态势处理的关键技术11

1.3.1MTT面临的挑战12

1.3.2面向目标跟踪的融合实现结构12

1.3.3关键技术14

1.4一致战场态势及其形成18

1.4.1NCW与FIOP18

1.4.2战场态势要素20

1.4.3COP20

1.4.4CTP22

1.4.5SIP22

1.4.6战区COP的建立过程23

1.4.7小结25

第2章常用战场传感器26

2.1概述26

2.2雷达26

2.2.1雷达框图27

2.2.2雷达方程30

2.2.3从雷达回波可获取的信息31

2.2.4雷达频率33

2.2.5脉冲多普勒雷达34

2.2.6脉冲压缩40

2.3视频传感器44

2.3.1红外传感器44

2.3.2光学传感器46

2.4电子侦察传感器47

2.4.1ESM的测量功能47

2.4.2测角定位的原理49

2.4.3时差定位的原理53

2.5声呐传感器57

2.5.1声呐的原理58

2.5.2拖曳线列阵声呐59

2.5.3潜艇配备的声呐60

第3章态势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62

3.1统计与判决理论62

3.1.1随机数及其生成62

3.1.2假设检验68

3.1.3常... 查看详情

信息融合技术来自军事需求,其目标是形成及时、准确、连续完整和一致的战场态势,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得运动目标的状态估计,完成对运动目标的连续跟踪。

本书以工科本科数学基础为起点,以战场态势感知的形成过程为主要讲解对象,系统介绍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数学知识,教材内容力求自成体系,好读、好懂,紧密联系实际,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本书注重把握战场信息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避免冗长的理论推导;注重理解信息融合的工程技术背景;注重在网络中心战理论框架内对数据融合问题的理解;重点充实具有贴近实际应用案例的教学内容,强调引申、联系到军事应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