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冯诺依曼网络计算体系
IT产业基础的颠覆性替代技术,多位院士联名推荐。

作者:沈寓实、高汉中 等

丛书名:清华科技大讲堂

定价:99元

印次:1-3

ISBN:9787302567950

出版日期:2021.03.01

印刷日期:2024.01.23

图书责编:黄芝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全面深刻地剖析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三大体系的内在联系、现实瓶颈和发展趋势,在预见了一个资源丰盛条件下的新信息世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整套重构计算和网络核心技术的理论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扬弃传统冯诺依曼结构和互联网基础协议,以一种可无限扩展、基于流水线的新一代异构网络计算架构实现计算、通信、存储的融合,建立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计算通用平台,智能分配带宽和计算资源,根本性突破算力瓶颈,满足高效实时、高并发和安全可靠的网络计算需求。本书还指出了一条完整清晰的技术路线和渐进有序的实践路径,包括从软硬件结合的计算架构入手、到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改造,从小规模边缘节点间的融合计算、到最后实现全网统一,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无限拓展的大一统网络计算机梦想。本书提出的非冯诺依曼网络计算体系是对计算机架构、大数据储存、宽带网络、网络安全和互联网应用等各方面的颠覆性整体解决方案,包含了上述全部内容的结构性重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理论突破和设计创新,或将改变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产业的运作方式。非冯诺依曼体系的理论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落地实现,将极大推动我国自主可控战略核心底层架构的建立。

沈寓实,博士,MBA,教授,国家级特聘专家,自然科学研究员,北京市“海聚工程”特聘专家,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国家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100人”入选者。拥有中国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 of CA,San Diego)电子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 of WA)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在ICT领域有20年以上的科研、研发和管理经验,网络空间战略专家,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视频编解码和无线通信领域国际专家,跨国公司高管,国际华人和科技社团领袖,在中美政产学研各界均有深厚渊源,长期致力于推进网络空间基础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并构建中美科技、商务和文化的广泛合作。 2006年加盟微软美国总部,曾任微软高级构架师、微软全球华人协会(CHIME)主席、微软亚洲人力资源总会主席、微软云计算中国区总监等职务;是微软印度多媒体支持中心创始人之一,微软创投加速器评委和专家导师,也是将微软公有云平台(Azure)和服务(Office365)落地中国并完成微软云在华完整布局的重要成员之一。 2015年底加盟世纪互联,历任集团副总裁、(云)首席技术官、战略合作中心总经理、网络安全第一负责人、信息技术高级顾问、首席专家等职务;是世纪互联集团混合IT体系、赋能平台体系、区块链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并曾兼任紫光互联科技首席战略官、启迪链网科技首席科学家。 现任清华海峡研究院智能网络计算实验室主任,飞诺门阵科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全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云安全联盟(CSA)大中华区秘书长、中国云安全与新兴技术安全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聘导师、中国人民大学CIO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等职务。 著有《云计算360度:微软专家纵论产业变革》、《云时代的信息技术:资源丰盛条件下的计算机和网络新世界》等近10部中英文专著。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担任电子和计算机工程领域十几个SCI收录的专业期刊或会议的专业论文评审员。曾荣获“杰出海外留学生”奖(2006年),“年度信息化突出贡献人物奖”和“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2015年),“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年度十大人物”(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7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卓越贡献人物”、“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十大领军人物”、“年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突出贡献人物”和“年度区块链技术杰出领军人物”(2018年),“中国信息界年度杰出贡献十大年度人物”(2019年),“双星汇年度盛典创业之星”和“中国双创典型人物”(2020年)。

前言 工业社会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被机器替代的人力重构了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孕育出更先进的生产力。而承载着先进生产力的基础设施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国际地位。回到眼下,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个人计算机(PC)与移动计算设备的平民化,随之被解放的体力和简单脑力资源催生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二十年。当量变积累成质变,我们迎来的便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物理系统将通信的数字技术与软件、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相结合,彻底消除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重度解放人脑,而被释放的脑力资源终将被再次投入创造和娱乐两个方向,从而再次重构生产关系。不难看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新的生产力还是新的生产关系都将大幅提升对信息计算、传输、存储的需求。支撑信息计算、传输、存储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就是算力。物理世界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成百上千年,而信息化平行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刚刚开始。 20世纪90年代,中国通过引进先进国家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快速使全国人民用到了高性能的 PC。当时不盲目选择、坚持发展自主技术的“民族精神”, 促使众多有识之士投入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研发中, 换来了21世纪我国成功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尤其是工程师红利)的基础。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的共同作用让中国在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前列,进一步为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信息技术明珠的璀璨埋下伏笔,同时更造就了托起这些明珠的皇冠——云计算这个世界级的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今天,对于率先迈入云计算时代的中国,这条产业链上的底层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就变得势在必行,而其中最...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一篇云时代的信息技术——资源丰盛条件下的

计算机和网络新工具

第1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00

1.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00

1.1.1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进程00

1.1.2摩尔定律和登纳德缩放定律00

1.1.3冯·诺依曼体系结构00

1.1.4计算机架构的演进0

1.1.5互联网的发展历史0

1.1.6互联网面临的问题0

1.1.7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0

1.1.8区块链发展历史0

1.1.9冯·诺依曼结构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局限0

1.2非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的探索0

1.2.1新的物理介质催生新的架构0

1.2.2计算架构的创新0

1.2.3网络架构的创新0

1.3未来的网络计算体系0

第2章论道云计算0

2.1冷眼看云计算0

2.2展望云计算的高级阶段0

2.2.1两种思维模式0

2.2.2三大终极目标0

2.3云时代的终极网络:大一统互联网0

2.4从PC时代的数据库过渡到云时代的信息中枢0

2.4.1要解构传统数据库的原因0

2.4.2解构传统数据库的方法0

2.4.3要建设信息中枢的原因0

2.4.4建设信息中枢的方法0

2.5迈向统一云的过程:信息黑洞效应0

2.6社会效应:信息化促进社会公平和诚信0

第3章再论资源、需求和工具0

3.1解读美国信息化历史,推测未来发展路线图0

3.2重温Microcosm和Telecosm0

3.2.1四件大事... 查看详情

1.颠覆传统冯诺依曼网络计算体系 2.资源充分丰盛条件下,IT产业基础的颠覆性替代技术,及其必然性 3.建立我国自主可控的基础技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