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系统原理
本书是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编写,教学团队延续性强,曾获“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作者:帅石金,王志;高大威,马骁,金振华,徐梁飞,李哲

丛书名: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系列教材

定价:76元

印次:1-4

ISBN:9787302565758

出版日期:2021.08.01

印刷日期:2025.01.09

图书责编:龚文方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教材分别围绕车用内燃机动力和电驱动力系统原理进行介绍。在内燃机动力部分,重点阐述内燃机的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燃料理化特性与热化学,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缸内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有害物生成机理与排放控制,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等。在电驱动力部分,重点介绍电磁感应原理与电磁力,电机分类与工作特性,电化学基本原理,蓄电池工作原理,燃料电池工作原理,以及混合动力系统工作原理。

帅石金,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汽车发动机原理》和《汽车文化》教材2部。

前言 随着汽车节能和排放法规不断严格,汽车动力系统呈现电动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内燃动力具有能量密度高、续驶里程长、使用维护便捷等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仍然是汽车的主流动力。混合动力的内燃机与电机协同工作可以大幅节能减排,未来有可能成为乘用车的主流动力之一。纯电动力具有使用能耗低、运行零排放等突出优点,适合用作短途、城市工况乘用车动力,未来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燃料电池动力具有续驶里程长、运行零污染物排放等突出优点,适合用作长距离、货物运输商用车动力,未来有可能会得到推广应用。 《汽车动力系统原理》可作为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以及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参考 书。本书分别围绕车用内燃动力工作原理(上篇)和电驱动力工作原理(下篇)进行介绍。在内燃动力部分,重点阐述内燃机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燃料理化特性与热化学、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缸内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有害物生成机理与排放控制、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等。在电驱动力部分,重点介绍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以及混合动力系统等的工作原理。本书始终贯穿汽油机与柴油机以及内燃动力与电驱动力的对比分析,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常见车用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本书是在王建昕教授和帅石金教授主编的《汽车发动机原理》(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基础上, 为了适应近年来内燃动力在燃烧与排放控制方面的技术进步以及汽车动力电动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而编写的。 帅石金教授负责全书体系的梳理以及第1、2、4、7、8章的编写,王志教授重点负责第5、6章的编写,并参与第12...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车用动力系统概论

1.1车用动力系统分类与发展历程

1.1.1车用动力系统分类

1.1.2车用动力系统发展历程

1.2主要车用动力系统特点及对比分析

1.2.1内燃动力系统

1.2.2纯电动力系统

1.2.3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1.2.4混合动力系统

1.2.5车用动力系统对比分析及未来发展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上篇内燃动力工作原理

第2章内燃机动力经济性指标与影响因素

2.1内燃机工质做功及示功图

2.1.1工质做功与示功图

2.1.2自然吸气四冲程内燃机示功图

2.1.3增压四冲程内燃机示功图

2.1.4二冲程内燃机示功图与曲轴箱换气功

2.2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2.2.1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

2.2.2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的定义和换算

2.2.3动力性速度指标

2.3影响动力经济性指标的环节与因素

2.3.1决定动力输出的“量”与“质”环节

2.3.2燃料与可燃混合气热值

2.3.3燃料消耗率与可燃混合气流量

2.3.4燃料能量转换效率

2.3.5有效功率与燃料消耗率的综合表达式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内燃机燃料理化特性与热化学

3.1车用燃料成分及理化特性

3.1.1车用燃料概述

3.1.2车用燃料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3.1.3烃燃料成分与结构

3.1.4单烃理化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3.1.5含氧燃料

3.2... 查看详情

本教材是在王建昕教授和帅石金教授主编的《汽车发动机原理》(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基础上,为了适应车用动力电动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配合车辆工程以及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学生和相关技术管理人员,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车用动力系统基本工作原理而编写的。 查看详情